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的制作方法-ag尊龙凯时

文档序号:29955198发布日期:2022-05-09 11:15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盖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


背景技术:

2.发动机气缸盖罩盖是盖在发动机缸体上的罩壳,能够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到发动机内,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发动机气缸盖罩一般通过螺栓与汽缸盖连接,使其能遮盖并密封汽缸盖,将机油保持在发动机的内部。另外的,发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高温燃气会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窜入曲轴箱内,造成窜气;窜气的成分为未燃烧的燃油气、水蒸气和废气等,从未会携带大量的油气,造成机油损耗,同时恶化排放,因此必须对油气进行分离,减小机油损耗。
3.目前最普遍的就是在气缸盖罩的顶面上靠近排气口的位置设置相应的分离组件,促使混合油气中的油液部分被分离出来。现有的油气分离结构中虽然能够分离出大部分的油液,但是分离出来的油液通常是直接回流至发动机主腔室中,分离出来的油液中通常含有一些杂质,如果连同杂质一起回流至发动机主腔室中,会影响剩余机油的品质,从而影响发动机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结构简单,油气分离效率高,并且可以对分离出来的油液进行杂质的去除,保证回流至主腔室油液的纯净度。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包括盖罩主体,所述盖罩主体的顶面上设有排气口,所述盖罩主体内腔顶面上设有内凹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开口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远离所述排气口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位于所述进气口的左侧位置设有第一挡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上近所述进气口一端的后侧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第一集油管,且所述第一集油管的下端往上弯折形成u型的集油部;所述支撑板近所述排气口一端设有往下延伸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第二集油管,所述第二集油管的下端设有回油阀;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位于各所述第二集油管的进油口外部连接有定位管,所述定位管的外壁上分布有多个过滤孔,且各所述定位管中配装有过滤棉。
6.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气缸盖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7.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气缸盖罩中,在盖罩主体顶面与支撑板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分离腔,油气分离腔中混合油气是沿着从右往左流动,所以在进气口左侧的第一挡板的阻挡作用下,混合油气实现第一次的碰撞聚积分离出部分油液,分离的油液直接从进气口回流;另外的,在盖罩主体的后侧靠近进气口的一端还设置了过渡腔,过渡腔底部连接有第一集油管,在第一挡板作用下,油气快速朝着盖罩主体后侧流动,经过过渡腔侧壁的二次碰撞后,再次分离的部分的油液,分离出来的油液进入第一集油管中,并且在第一集油管的下端
设置此弯曲的u型集油部结构,当竖直的第一集油管中的油液液位高于u型集油部的液位后,部分油液实现从u型集油部的的端口溢出回流至主腔室,该u型结构起到了一部分的沉降效果,即避免油液中的杂质回流至主腔室;再一方面的,此结构中在支撑板靠近排气口一端的下端面上还设置了第二集油管,并且在第二支撑板上端位于第二集油管的的进油口位置外部设置了一道过滤组件,即,通过定位管中的过滤棉、以及设在其侧壁上的过滤孔结构,实现聚集过滤后回流至主腔室发油液更加的纯净。
8.作为改进的,所述盖罩主体内腔顶面近所述进气口一端的后侧设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过渡腔,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覆装在所述过渡腔开口端的凸耳板,所述第一集油管连接在所述凸耳板的下端面且与所述过渡腔连通。上述改进结构中,在盖罩主体的后侧靠近进气口的一端还设置了过渡腔,过渡腔底部连接有第一集油管,在第一挡板作用下,油气快速朝着盖罩主体后侧流动,经过过渡腔侧壁的二次碰撞后,再次高效的分离出部分油液。
9.再改进的,所述第一挡板近所述进气口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多道竖向延伸的回流槽。上述改进结构中,在第一挡板侧壁上设置多道回流槽,使得混合油气经过该第一挡板碰撞分离出来的油液聚积,更加快速的回流至发动机腔室中。
10.再改进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近所述定位管的一端设有沿所述盖罩主体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挡板,且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上述改进结构中,在混合油气从排气口排出之前又经过第二挡板的阻挡碰撞分离,并且在仅在第二挡板的一端开设通孔,减小连通面积,促使更多的混合油气先经过第二挡板的阻挡后从通孔穿出,提高分离效率。
11.再改进的,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还设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平行,且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沿着所述支撑板的宽度方向前后错位设置;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相对应的一端。上述结构中,第三挡板增加使得油气混合体在安装槽中流动时需要多绕几个弯,增加油气与挡板的碰撞几率,从而提升油气分离效率。
12.再改进的,所述安装槽的外边缘沿周向设有多个加强块,各所述加强的外端面上均设有外凸的铆接柱,所述支撑板上沿周向设有多个与各所述铆接柱对应配合的铆接通孔。上述改进结构中,在盖罩主体内腔的顶面预成型多个加强块以及铆接柱,使得支撑板与盖罩主体的固定更加的方便,直接通过支撑板上的铆接通孔与各铆接柱配装后,通过压铆机压合铆接即可,快速方便。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气缸盖罩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盖罩主体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去除盖罩主体后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图4中的x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图4的结构去除定位管后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盖罩主体;1.1、排气口;1.2、安装槽;1.3、过渡腔;2、支撑板;2.1、进气口;2.2、
凸耳板;2.3、铆接通孔;3、第一挡板;4、第一集油管, 4.1、集油部;5、第二集油管;6、定位管;6.1、过滤孔;7、第二挡板; 7.1、通孔;8、第三挡板;9、加强块;9.1、铆接柱;10、过滤棉。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部”、“后部”、“左、右”、“底部”、“上端”、“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包括盖罩主体1,盖罩主体的顶面上设有排气口1.1,盖罩主体1内腔顶面上设有内凹的安装槽1.2,且安装槽1.2的一端与排气口1.1连通,安装槽1.1的开口部连接有支撑板2,具体的,如图3、4所示,在安装槽1.2的外边缘沿周向设有多个加强块9,各加强9的外端面上均设有外凸的铆接柱9.1,支撑板2上沿周向设有多个与各铆接柱9.1对应配合的铆接通孔2.3,使得支撑板2与盖罩主体1安装更加方便,直接将支撑板2盖合在安装槽1.2的开口端,驱使支撑板2上的每一个铆接通孔2.3分别与多个铆接柱9.1配合,然后通过专用的压铆机压合即可。
25.另外的,上述结构中在支撑板2上远离排气口1.1的一端设有进气口 2.1,支撑板2的上端面位于进气口2.1的左侧位置设有第一挡板3,支撑板2的下端面近进气口一端的后侧设有与安装槽1.2连通的第一集油管4,且第一集油管4的下端往上弯折形成u型的集油部4.1;支撑板2近排气口 1.1一端设有往下延伸且与安装槽1.2连通的第二集油管5,第二集油管5 的下端设有回油阀;支撑板2的上端面位于各第二集油管5的进油口外部连接有定位管6,定位管6的外壁上分布有多个过滤孔6.1,且各定位管6 中配装有过滤棉10,此结构中混合油气经过第一挡板3一次分离后,朝着排气口1.1一端流动,并且经过相应的定位管6侧壁的再次碰撞分离,油液穿过各过滤孔6.1后聚集在过滤棉10上,随着油液的增加,过滤棉10 上的油液往下流动至第二集油管5中,并且当第二集油管5中的油液达到一定的容量,即达到回油阀的开启压力后,回油阀自动打开,油液回流至主腔室中;另外的,此结构中过滤棉10实现了对分离出的油液进行杂质过滤,保证进入第二集油管5中的油液的纯净度。
26.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盖罩主体1内腔顶面近进气口2.1一端的后侧设有与安装槽1.2连通的过渡腔1.3,支撑板2上设有覆装在过渡腔1.3 开口端的凸耳板2.2,第一集油管4连接在凸耳板2.2的下端且与过渡腔 1.3连通。上述结构中混合油气进入安装槽1.2中在第一挡板3作用下,混合油气快速朝着盖罩主体1后侧流动,经过过渡腔1.3侧壁的二次碰撞后,再次高效的分离出部分油液,分离出来的油液聚积后收集在第一集油管4 中,并且在第一集油管4的下端设置此弯曲的u型的集油部4.1后,当竖直的第一集油管4中的油液液位高于集油部4.1的液位后,部分油液实现从集油部4.1的的端口溢出回流至主腔室,该u型结构
起到了一部分的沉降效果,即避免油液中的杂质回流至主腔室,进一步的保证回流至主腔室中油液的纯净度。
27.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挡板3近所述进气口2.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多道竖向延伸的回流槽3.1,使得聚积油液的回流更加顺畅,快速。
28.另外的,如图6所示,支撑板2的上端面近定位管6的一端设有沿盖罩主体1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挡板7,且第二挡板7的一端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7.1。更加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挡板7与第一挡板3之间还设有第三挡板8,第三挡板8与第一挡板3平行,且第三挡板8与第一挡板3沿着支撑板2的宽度方向前后错位设置;通孔7.1设置在第二挡板7与第三挡板8相对应的一端;由此延长混合油气在安装槽1.2中流动的路径,增加混合油气与安装槽1.2以及各挡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油气分离效率。
29.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