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网版专用存放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pcb网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cb网版专用存放架。
背景技术:
2.pcb的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相互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
3.pcb是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之一,几乎每种电子设备,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军用武器系统,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为了使各个元件之间的电气互连,都要使用印制板,单面板在最基本的pcb上,零件集中在其中一面,导线则集中在另一面上,对其进行放置存放时,有时会堆积成山,导致出现拿取不方便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cb网版专用存放架,解决了对其进行放置存放时,有时会堆积成山,导致出现拿取不方便现象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cb网版专用存放架,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工作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所述第一放置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放置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工作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螺旋杆,所述第二螺旋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表面设置有。
6.优选的,所述工作箱另一侧设置有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所述第二箱门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块。
7.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轮子,且轮子位于滑槽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工作箱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的数量为四个。
9.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的内壁设置有海绵层。
10.优选的,所述第二移动板的表面设置有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槽的内部设置有防撞层。
11.优选的,所述第二移动板通过轮子与滑槽滑动连接,且第二移动板位于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的一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将pcb的单面板放置到第二卡槽中,间隔宽敞,方便拿取时,查看不同单面板的位置,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工作,使第一螺旋杆带动第一移动板进行移动,根据单面板的长度,调节第一移动板的高度,从而减少放置的限制,通过设置的第三电机工作,使第二转动轴带动进行转动,再通过设置的第二电机工作,使第二螺旋杆带动第二移动板进行移动,这样不仅能保证此装置内部的通风情况,还能方便放置和拿取单面板的便利。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立体结构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立体结构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箱的第一种结构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箱的第二种结构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b的放大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a的放大图。
21.图中:1工作箱;2第一箱门;3第二箱门;4第一把手;5第一电机;6第二把手;7第二电机;8防滑垫;9第一移动板;10第一螺旋杆;11第一卡槽;12第二移动板;13第二卡槽;14第三卡槽;15第一放置板;16第二放置板;17滑槽;18第二螺旋杆;19第三电机;20轮子;21限位杆;22限位块;23第一转动轴;24第二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pcb网版专用存放架,包括工作箱1,工作箱1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螺旋杆10,第一螺旋杆1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移动板9,第一移动板9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卡槽14,工作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放置板15和第二放置板16,第一放置板15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11,第二放置板16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13,工作箱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螺旋杆18,第二螺旋杆18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移动板12,第二移动板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机19,第三电机19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轴24,第二转动轴24的表面设置有25。
24.将pcb的单面板放置到第二卡槽13中,间隔宽敞,方便拿取时,查看不同单面板的位置,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5工作,使第一螺旋杆10带动第一移动板9进行移动,根据单面板的长度,调节第一移动板9的高度,从而减少放置的限制,通过设置的第三电机19工作,使第二转动轴24带动25进行转动,再通过设置的第二电机7工作,使第二螺旋杆18带动第二移动板12进行移动,这样不仅能保证此装置内部的通风情况,还能方便放置和拿取单面板的便利。
25.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转动第一把手4,使第一转动轴23带动限位杆21移出限位块22的内部,将第一箱门2和第二箱门3打开,反之进行关闭,操作简单,减少操作的步骤,从而减少打开和关闭的时间。
26.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安装第二把手6,是为了方便使用者携带此装置,安装防滑垫8,是为了减少此装置出现滑动的现象,从而提高此装置自身的稳定性。
2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pcb网版专用存放架,包括工作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螺旋杆(10),所述第一螺旋杆(1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移动板(9),所述第一移动板(9)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卡槽(14),所述工作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放置板(15)和第二放置板(16),所述第一放置板(15)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11),所述第二放置板(16)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13),所述工作箱(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7),所述第二电机(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螺旋杆(18),所述第二螺旋杆(18)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移动板(12),所述第二移动板(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机(19),所述第三电机(19)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轴(24),所述第二转动轴(24)的表面设置有(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网版专用存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另一侧设置有第一箱门(2)和第二箱门(3),所述第二箱门(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23),所述第一转动轴(2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把手(4),所述第一把手(4)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杆(21),所述限位杆(21)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块(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网版专用存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17),所述第二移动板(12)的底部设置有轮子(20),且轮子(20)位于滑槽(17)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网版专用存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把手(6),所述工作箱(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8),且防滑垫(8)的数量为四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网版专用存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第二卡槽(13)和第三卡槽(14)的内壁设置有海绵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网版专用存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板(12)的表面设置有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槽的内部设置有防撞层。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cb网版专用存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板(12)通过轮子(20)与滑槽(17)滑动连接,且第二移动板(12)位于第一放置板(15)和第二放置板(16)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pcb网版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pcb网版专用存放架,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卡槽。将pcb的单面板放置到第二卡槽中,间隔宽敞,方便拿取时,查看不同单面板的位置,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工作,使第一螺旋杆带动第一移动板进行移动,根据单面板的长度,调节第一移动板的高度,从而减少放置的限制,通过设置的第三电机工作,使第二转动轴带动进行转动,再通过设置的第二电机工作,使第二螺旋杆带动第二移动板进行移动,这样不仅能保证此装置内部的通风情况,还能方便放置和拿取单面板的便利。取单面板的便利。取单面板的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彭著春 彭乐耕 林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品祥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