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抹灰工具。
背景技术:
2.抹灰是建筑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将水泥料涂抹到墙面上,然后将水泥料抹匀、刮平,而墙面整体抹的是否均匀,直接关系到整个墙面的美观程度。传统的抹灰方式,大部分由人工操作铁抹子完成,将水泥料涂抹在墙面上,并用铁抹子找平,然而这种方式,工作效率较低,需要一边送料一边抹平,并且需要施工人员频繁的下蹲,劳动强度大。也有施工人员选择将水泥料喷淋到墙面上,这种方式无需施工人员频繁下蹲取料,只需要将水泥料抹平即可。而这种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水泥料无法均匀的喷淋到墙面上,更多是依靠施工人员的经验,而在抹平过程中,墙面上难免水泥料不足之处,需要施工人员再次补料。
3.目前,国家建筑施工标准对水泥料的厚度有着明确要求,对不同墙体的水泥料厚度有着不同要求,而上述的抹灰方式,其厚度均不可控制,只能依靠施工人员的经验,或者使用厚度测量工具来实时监测,这无疑拖慢的施工进程,延长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抹灰工具,它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无需施工人员频繁下蹲,一次装料可涂抹较大面积的墙面区域,并且在涂抹过程中自动实现水泥料的找平工序,抹灰厚度可控,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以适用于不同墙体抹料厚度的需求,精准度高,无需后期再检测,省时省力,有效加快施工工期,缩短施工工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建筑施工用抹灰工具,包括左右竖直对称设置的两根限位杆,各所述限位杆的上下两端均向后弯折,在两根限位杆之间水平设有连接杆,在两根限位杆之间的连接杆上活动卡接储料箱,在储料箱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抵接在对应一侧限位杆后侧壁上的固定板,在各个固定板上分别设有若干个螺纹连接在对应限位杆上的螺栓,所述储料箱顶部开放设置,在储料箱前侧侧壁底部沿其水平方向设有出料口,在出料口位置的储料箱前侧侧壁上设有导料弯头,在储料箱底部设有厚度调节机构,在储料箱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有连接架,各个连接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应一侧限位杆的上下两端相连。
7.可选地,所述储料箱的底板倾斜设置,底板的低端位于储料箱出料口的底部。
8.可选地,所述厚度调节机构包括活动设置在储料箱底部的刮板,在刮板左右两侧分别沿竖直方向设有长条孔,在对应长条孔位置的储料箱底部分别设有螺纹柱,各个螺纹柱分别穿过对应一侧的长条孔与螺母相连。
9.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储料箱内的下压件,所述下压件包括下压板,在下压板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在下压板中部竖直设有下压杆。
10.可选地,还包括边角抹匀机构,所述边角抹匀机构包括活动闭合在导料弯头一侧的挡板,挡板可水平活动穿过对应一侧的限位杆,在对应挡板位置的两根限位杆外侧分别设有活动套接在挡板上的定位套,一锁紧旋钮螺纹穿过定位套,其端部抵接挡板上;在挡板内端的前侧侧壁上竖直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垂直于挡板设置。
11.可选地,在两个连接架中部水平设有联动杆。
12.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无需施工人员频繁下蹲,一次装料可涂抹较大面积的墙面区域,并且在涂抹过程中自动实现水泥料的找平工序,抹灰厚度可控,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以适用于不同墙体抹料厚度的需求,精准度高,无需后期再检测,省时省力,有效加快施工工期,缩短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边角抹匀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储料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限位杆、连接架、连接杆、联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去掉下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下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限位杆;2、连接杆;3、储料箱;4、固定板;5、螺栓;6、出料口;7、导料弯头;8、连接架;9、底板;10、刮板;11、长条孔;12、螺纹柱;13、螺母;14、下压件;1401、下压板;1402、排气孔;1403、下压杆;15、挡板;16、联动杆;17、定位套;18、锁紧旋钮;19、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
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3.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建筑施工用抹灰工具,包括左右竖直对称设置的两根限位杆1,各所述限位杆1的上下两端均向后弯折,在两根限位杆1之间水平设有连接杆2,在两根限位杆1之间的连接杆2上活动卡接储料箱3,在储料箱3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抵接在对应一侧限位杆1后侧壁上的固定板4,在各个固定板4上分别设有若干个螺纹连接在对应限位杆1上的螺栓5,所述储料箱3顶部开放设置,在储料箱3前侧侧壁底部沿其水平方向设有出料口6,在出料口6位置的储料箱3前侧侧壁上设有导料弯头7,在储料箱3底部设有厚度调节机构,在储料箱3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有连接架8,各个连接架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应一侧限位杆1的上下两端相连。
24.可选地,所述储料箱3的底板9倾斜设置,底板9的低端位于储料箱3出料口6的底部。
25.可选地,所述厚度调节机构包括活动设置在储料箱3底部的刮板10,在刮板10左右两侧分别沿竖直方向设有长条孔11,在对应长条孔11位置的储料箱3底部分别设有螺纹柱12,各个螺纹柱12分别穿过对应一侧的长条孔11与螺母13相连。
26.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储料箱3内的下压件14,所述下压件14包括下压板1401,在下压板1401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1402,在下压板1402中部竖直设有下压杆1403。通过用手推动下压杆1403,从而带动下压板1401挤压储料箱3内的水泥料,使水泥料均匀的储存在储料箱3内,随着下压板1401不断的敲击水泥料,从而将水泥料中的空气挤出,而这部分空气则通过下压板1401上的排气孔1402向外排出,从而使水泥料均匀的从储料箱3的出料口6,通过导料弯头7向外排出。
27.可选地,还包括边角抹匀机构,所述边角抹匀机构包括活动闭合在导料弯头7一侧的挡板15,挡板15可水平活动穿过对应一侧的限位杆1,在对应挡板15位置的两根限位杆1外侧分别设有活动套接在挡板15上的定位套17,一锁紧旋钮18螺纹穿过定位套17,其端部抵接挡板15上;在挡板15内端的前侧侧壁上竖直设有弧形板19,所述弧形板19垂直于挡板15设置。当装置涂抹到墙面的边缘处时,此时,可以将挡板15插入其中一限位杆1上,并调节挡板在限位杆1以及定位套17上的位置,使导料弯头7可覆盖在待涂抹水泥料的墙面上,并使弧形板19抵接在墙体边缘的另一侧上,可以防止水泥料涂抹超出墙体的边缘,从而提高涂抹的平整度,待位置调好后,拧紧锁紧旋钮18,使其紧紧的抵接在挡板15上,有效固定挡板15的位置保持不变。
28.可选地,在两个连接架8中部水平设有联动杆16。进一步方便施工人员的抓握。
29.本装置在使用前,需要倾斜储料箱3,使储料箱3的出料口6向上翻动,然后,将水泥料填充如储料箱3内,再通过使用下压件14将水泥料均匀填充满储料箱3。根据不同墙面所需水泥料的厚度,调节刮板10的位置,当需要较薄的水泥料厚度使,可以拧松螺母13,使刮板10通过长条孔11在各个螺纹柱12上向下滑动,从而使刮板10下端逐渐接近限位杆1前侧侧壁,待位置调好后,再拧紧螺母13以固定刮板10位置不变,而从导料弯头7排出的水泥料,则通过两根限位杆1以及刮板10贴附在墙面上。使用时,施工人员手持两侧的连接架8,或者手持联动杆16,将两根限位杆1抵接在墙面上,从下到上拉动装置向上移动,从而使储料箱3
内的水泥料从导料弯头7,向外排出并贴在墙面上,而刮板10则对水泥料起到找平的作用。它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无需施工人员频繁下蹲,一次装料可涂抹较大面积的墙面区域,并且在涂抹过程中自动实现水泥料的找平工序,抹灰厚度可控,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以适用于不同墙体抹料厚度的需求,精准度高,无需后期再检测,省时省力,有效加快施工工期,缩短施工工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30.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1.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