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花化学打顶方法-ag尊龙凯时

文档序号:2198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棉花化学打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棉花化学打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棉花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粮、棉、油三大产业中,棉花是劳动最密集型的产业,严重影响了人们植棉的积极性。打顶是我国棉花栽培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棉花的最终产量和品质。棉花是喜温作物,具有无限生长习性,为了充分利用有效生长期,减少无效蕾铃的发生,当棉花进入一定生长阶段(约在花铃期),需进行打顶。一直以来,我国棉花生产上采用人工打顶的方法(手工掐除棉花主茎顶端生长点,有时还需要去除果枝的生长点即打群尖),打顶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亩投入人工成本高,同时也阻碍了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和植棉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为替代棉花人工打顶,人们试图研制打顶机械,20世纪60年代初八一农学院农业机械系就研制了马拉棉花打顶机,近年来石河子大学又研制了组控式单行仿形棉花打顶机(胡斌等,2008 ;罗听等,2008 ;唐军等,2008),但均因棉花个体差异大、棉田不平坦、减产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未能有效推广。也有研究者进行了化学药剂控制棉花顶端优势的试验,李雪等(2009)研究了叶面喷施辛酸甲醋、癸酸甲醋和6-苄基腺嘌呤(6-ba)对棉花去顶的影响。结果表明辛酸甲醋、癸酸甲醋和6-ba适宜浓度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打顶。然而未见在棉花生产中应用该类物质进行打顶作业。李新裕等(2001)进行了长绒棉化学封顶取代人工打顶的试验,结果表明用化学封顶取代人工打顶可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提高产量。但单用dpc进行封顶不能很好地满足生产的要求,尤其对于陆地棉的控制效果更不理想,难以推广应用。近两年来,农资市场上出现了棉花打顶剂、整枝剂等农药产品,然而相应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缺少研究,更未形成标准与规范,极易对棉花产量、品质产生负面影响。可见,人工打顶这一劳动密集环节是棉花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主要缺点有(i)工作量大、效率低,熟练工每人每天打顶不足3亩;(2)难操作,人工打顶方法难有严格的标准,一般要求打掉顶端一叶一心,较难辨认,很容易打顶过大或过小。打顶过大即“大把揪”的方法,这种方法多去了几台果枝,相当于提前了打顶时间,不仅浪费了用在这几台果枝上的养料,也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打顶过小,则不易分清顶芽和最顶部的一台小果枝,容易将最上面的一台果枝误认为顶芽而被摘除,而且费工多。(3)时效性差。若按每人2公顷的管理定额,则整个打顶过程要用10天左右的时间,难以做到统一快速结束的要求,很容易错过有效临界现蕾期。(4)易漏打。人工打顶时漏打现象严重,需要检查几遍或者补打顶几次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5)打顶整齐度低。不同劳动者打顶标准不一致或者打顶时间不一致均会影响棉
田整齐度。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学控制替代棉花人工打顶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棉花初花期前后3-5天叶面喷施缩节胺(mepiquat chloride)进行基础化控,棉花盛花期前后(棉株有2-5台果枝开花时)喷施化学打顶剂,之后3-15天内再次喷施缩节安进行稳定株型化控。本发明利用棉花化学打顶剂强力抑制棉花顶端优势的性能,结合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安控制节间伸长的作用原理,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使棉花自封顶从而替代人工打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棉花化学打顶方法,具体操作如下a、棉花初花期前后3-5天喷施缩节胺进行基础化控,使棉花生长稳健,避免棉花处于旺长态势,缩节胺剂量4-10克/亩;b、棉花盛花期前后(棉株有2-5台果枝开花时)叶面喷施化学打顶剂,喷雾应高于棉株,化学打顶剂用量在40-80毫升每亩,兑水15-30公斤;c、喷施化学打顶剂后3-15天内喷施缩节胺进行稳定株型化控,缩节胺剂量在8-15克/亩;所述的打顶剂为以重量百分比计,20% -30%的缩节胺水乳剂、40% -60%的水;15% -25%的氟节胺乳剂。本发明利用化学控制方法替代人工打顶,从而可确保打顶质量,提高棉田整齐度,提高劳动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随着活劳动成本的提高,减少劳动投入,简化植棉过程对于提高植棉效益意义重大。化学打顶将进一步简化棉花栽培措施,降低劳动投入,增加植棉效益。本技术可进行规模化应用,通过机械喷施化学药剂的方法替代人工打顶,而且不影响棉花产量与品质;实现了棉花打顶的化学化和机械化,可大幅缩减劳动时间,若按机械喷施计算,每亩化学打顶时间不足3分钟,使棉花打顶效率提高百倍以上、成本相对较人工打顶降低50%以上,提高人均植棉规模30%以上。本发明利用“棉花化学打顶剂 常规化控”技术模式替代人工打顶,通过叶面喷施的方法实现棉花自封顶,达到优化棉花群体结构、促进结铃、提高产量的目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具体操作按下列步骤进行a、棉花初花期前后3-5天喷施缩节胺进行基础化控,使棉花生长稳健,避免棉花处于旺长态势,缩节胺剂量4-10克/亩;b、棉花盛花期前后(棉株有2-5台果枝开花,单株果枝台数为8-11台)叶面喷施化学打顶剂,化学打顶剂用量在40-80ml每亩,兑水15-30公斤;喷雾应高于棉株,喷施化学打顶剂不宜采用吊喷,而是顶喷(平喷),尽量避免喷施化学打顶剂时及前后3天内棉田浇水;c、喷施化学打顶剂后3-15天内喷施缩节胺进行稳定株型化控,缩节胺剂量在8-15克/亩。所述方法中,棉花出苗后至蕾期的缩节胺化控及水肥运筹等栽培措施按照常规进行,避免棉花徒长。d.打顶剂配方以重量百分比计,20 %-30 %的缩节胺(英文名mepiquat chloride,分子式c7h16cln)水乳剂、40% -60%的水;15% -25%的氟节胺(英文名flumetralin,分子式c16h12clf4n3o4)乳剂。 应用实验(i) 2010年芳草湖农场6场新2连,面积44亩,品种为新陆早42号,4月27日播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化学打顶,吐絮期实收株数i. 4万株/亩,平均单株结铃5. 2个,实收子棉产量380kg/亩,比人工打顶对照354kg/亩高出26kg/亩。(2)2011年农八师147团14连,面积34亩,品种为新陆早42,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化学打顶,8月上旬棉花自封顶,最终棉花株高90-100cm,果枝数11-12个,单株结铃6个,单株铃数比人工打顶多o. 5个,子棉产量450kg/亩。(3) 2011年农八师147团16连,面积35亩,品种为炮台i号,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化学打顶,8月上旬棉花自封顶,最终单株结铃6. 5个,子棉产量410kg/亩。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棉花化学打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如下 a、棉花初花期前后3-5天喷施缩节胺进行基础化控,使棉花生长稳健,避免棉花处于旺长态势,缩节胺剂量4-10克/亩; b、棉花盛花期前后(棉株有2-5台果枝开花时)叶面喷施化学打顶剂,喷雾应高于棉株,化学打顶剂用量在40-80毫升每亩,兑水15-30公斤; c、喷施化学打顶剂后3-15天内喷施缩节胺进行稳定株型化控,缩节胺剂量在8-15克/亩; 所述的打顶剂为以重量百分比计,20% -30%的缩节胺水乳剂、40% -60%的水;15% -25%的氟节胺乳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棉花化学打顶方法,具体操作如下a、棉花初花期前后3-5天喷施缩节胺进行基础化控,使棉花生长稳健,避免棉花处于旺长态势,缩节胺剂量4-10克/亩;b、棉花盛花期前后叶面喷施化学打顶剂,喷雾应高于棉株,化学打顶剂用量在40-80毫升每亩,兑水15-30公斤;c、喷施化学打顶剂后3-15天内喷施缩节胺进行稳定株型化控,缩节胺剂量在8-15克/亩;所述的打顶剂为以重量百分比计,20%-30%的缩节胺水乳剂、40%-60%的水;15%-25%的氟节胺乳剂。可实现棉花自封顶,确保打顶质量,提高棉田打顶整齐度,提高劳动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a01g7/06gk102823411sq20121033933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0日
发明者赵强, 田晓莉, 张巨松, 周春江, 恽友兰 申请人:新疆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