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装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线束防护件结构。
背景技术:
2.车门上的电气控制功能与整车电气系统功能通过驾驶室与车门之间的车门线束进行连接。车门是一个运动部件,车门与驾驶室通过车门铰链进行连接。在车门开闭运动过程,车门线束需满足被有效防护,以保证车门电气功能的安全及稳定。
3.随着车辆行业的快速发展,驾驶室结构多种多样,为保证司机的驾乘空间,对驾驶室空间结构的优化愈加严格,对于车门线束的布线空间和车门线束的保护护套的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车门线束上设置橡胶件,橡胶件整体式包裹在车门线束上,装配时橡胶件需要穿过驾驶室和车门的两道钣金孔,为保证橡胶件和钣金孔的密封防水效果,需要将橡胶件的接头部和钣金孔过盈配合,然而,采用橡胶件对车门线束进行防护,会在结构空间较小时出现车门开闭过程与周边部件干涉磨损的情况。而且,在橡胶件损坏后,需要整体对车门线束拆解更换,增加了售后维护难度,提高了售后成本。
4.综上所述,如何解决在车门和驾驶室的狭小空间状态下、车门线束防磨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防护件结构,可有效解决在车门和驾驶室的狭小空间状态下、车门线束防磨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线束防护件结构,包括:
8.下壳体,其用于安装车门线束;
9.上壳体,其与所述下壳体配合构成用于包裹所述车门线束的筒状结构;
10.锁紧件,其用于锁紧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
11.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中的一者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车门线束位置的限制件,所述车门线束依次穿过驾驶室钣金孔、所述限制件、所述筒状结构、所述限制件以及车门钣金孔。
12.优选的,所述筒状结构呈弯曲状,所述筒状结构的中部位置低于端部位置。
13.优选的,所述限制件为用于与所述车门线束卡接的限位卡槽。
14.优选的,所述限位卡槽沿所述上壳体端部的周向设置,且所述限位卡槽的槽口朝下设置。
15.优选的,所述限位卡槽和所述上壳体为一体式注塑件。
16.优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两个自锁部,所述自锁部相对所述筒状结构的中部对称分布,所述自锁部包括设于所述下壳体一侧的卡扣和设于所述下壳体另一侧的卡带,所述卡带可绕过所述上壳体插入所述卡扣内,所述卡带间隔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卡扣卡接的凸
起部。
17.优选的,所述筒状结构的中部设有预备卡槽,所述预备卡槽用于在所述自锁部失效时安装卡簧。
18.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均为塑料材质件。
19.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束防护件结构时,可以将车门线束依次穿过驾驶室钣金孔、限制件、筒状结构、限制件以及车门钣金孔,此时的筒状结构是指未固定装配的上壳体或下壳体,当完成了车门线束的穿线操作后,可以利用锁紧件将另一壳体与装有车门线束的壳体进行锁紧操作,以确保筒状结构充分包裹车门线束、有效保护车门线束,且本装置适用于车门和驾驶室的空间狭小的情况。另外,位于壳体端部的限制件可有效限制车门线束的位置,避免使用过程中车门线束出现脱落现象。并且,由于驾驶室钣金孔和车门钣金孔均与筒状结构的端部具有一定间隙,可避免车门线束、筒状结构以及两个钣金孔出现运动干涉现象,提高各部件的使用效果。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束防护件结构,可有效解决在车门和驾驶室的狭小空间状态下、车门线束防磨问题。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束防护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车门打开时的车门线束和线束防护件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24.图3为车门关闭时的车门线束和线束防护件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25.图1-图3中:
26.1为车门线束、2为筒状结构、21为下壳体、22为上壳体、23为预备卡槽、3为限制件、4为锁紧件、41为自锁部、411为卡扣、412为卡带、5为驾驶室钣金孔、6为车门钣金孔、7为车门铰链、8为圆弧饰板、9为车门、10为驾驶室。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线束防护件结构,可有效解决在车门和驾驶室的狭小空间状态下、车门线束防磨问题。
29.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束防护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车门打开时的车门线束和线束防护件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30.图3为车门关闭时的车门线束和线束防护件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31.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防护件结构,包括:
32.下壳体21,其用于安装车门线束1;
33.上壳体22,其与下壳体21配合构成用于包裹车门线束1的筒状结构2;
34.锁紧件4,其用于锁紧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
35.上壳体22或下壳体21中的一者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车门线束1位置的限制件3,车门线束1依次穿过驾驶室钣金孔5、限制件3、筒状结构2、限制件3以及车门钣金孔6。
36.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的上壳体22、下壳体21以及锁紧件4可构成用于包裹车门线束1的筒状结构2,该筒状结构2和车门线束1相互独立、无需与车门线束1进行集成,可在使用过程中对筒状结构2进行单独更换,以降低本装置的售后维护成本。并且,本装置的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可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适用于不同状态的车门线束1进行安装。
37.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下壳体21、上壳体22、锁紧件4以及限制件3的形状、结构、尺寸、位置等进行确定。
38.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束防护件结构时,可以将车门线束1依次穿过驾驶室钣金孔5、限制件3、筒状结构2、限制件3以及车门钣金孔6,此时的筒状结构2是指未固定装配的上壳体22或下壳体21,当完成了车门线束1的穿线操作后,可以利用锁紧件4将另一壳体与装有车门线束1的壳体进行锁紧操作,以确保筒状结构2充分包裹车门线束1、有效保护车门线束1,且本装置适用于车门9和驾驶室10的空间狭小的情况。另外,位于壳体端部的限制件3可有效限制车门线束1的位置,避免使用过程中车门线束1出现脱落现象。并且,由于驾驶室钣金孔5和车门钣金孔6均与筒状结构2的端部具有一定间隙,可避免车门线束1、筒状结构2以及两个钣金孔出现运动干涉现象,提高各部件的使用效果。
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束防护件结构,可有效解决在车门9和驾驶室10的狭小空间状态下、车门线束1防磨问题。
4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筒状结构2呈弯曲状,筒状结构2的中部位置低于端部位置,以确保筒状结构2更有效的容纳车门线束1、且不会阻碍车门线束1的运动过程,筒状结构2的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车门线束1的安装状态设计筒状结构2的弯曲造型,能够进一步的保护车门线束1不被磨损。
41.需要说明的是,车门9是一个运动部件,在车门9运动的过程中,车门9可围绕着车门铰链7相对于驾驶室10运动,直到车门9的最大开启角度,如图2所示。与此同时,车门线束1也会跟随车门9同步运动,在达到车门9的最大开启角度后,筒状结构2与驾驶室10内的圆弧饰板8干涉接触,以保护车门线束1不被磨损。
42.在车门9需要完全关闭时,车门9可围绕着车门铰链7相对于驾驶室10运动,直到车门9完全关闭,如图3所示。与此同时,车门线束1也会跟随车门9同步运动,在车门9关闭后,筒状结构2与车门铰链7相接触,以保护车门线束1不被磨损。
43.优选的,限制件3为用于与车门线束1卡接的限位卡槽,限制件3可有效限制车门线束1的位置,以避免车门线束1发生窜动移位现象。
44.优选的,限位卡槽沿上壳体22端部的周向设置,且限位卡槽的槽口朝下设置,以确保车门线束1随着车门9运动时车门线束1不会脱离移位。
45.优选的,限位卡槽和上壳体22为一体式注塑件,以简化装置的安装过程。提高装置的装配效率。
4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锁紧件4包括两个自锁部41,自锁部41相对筒状
结构2的中部对称分布,自锁部41包括设于下壳体21一侧的卡扣411和设于下壳体21另一侧的卡带412,卡带412可绕过上壳体22插入卡扣411内,卡带412间隔设有多个用于与卡扣411卡接的凸起部。当需要对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进行锁紧操作时,可以在车门线束1的上半部套设上壳体22,而后,在车门线束1的下半部套设下壳体21,再将卡带412绕过上壳体22插入卡扣411内,确保卡带412有效锁紧上壳体22,此时的卡带412和卡扣411稳定卡接固定。
47.优选的,筒状结构2的中部设有预备卡槽23,预备卡槽23用于在自锁部41失效时安装卡簧。当自锁部41失效后,可能发生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相互脱离的现象,此时,可以将卡簧套设在筒状结构2的预备卡槽23上,从而确保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不发生脱离或松脱现象,使得筒状结构2能够继续保护车门线束1。
48.优选的,下壳体21和上壳体22均为塑料材质件。塑料材质件具有耐老化、耐磨损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将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均采用塑料材质进行制作,可确保筒状结构2有效保护车门线束1,避免筒状结构2与车门铰链7接触时不被磨损。
49.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和便于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5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束防护件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