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搁架组件及冰箱。
背景技术:
2.为充分利用冰箱高度及深度上的空间,通常在冰箱上层的箱体内设置活动连接于箱体的搁架,搁架能够从箱体深处拉出并下降一定高度,以便于拿取或放置储物,相关技术中,搁架的自由度限制不足,导致搁架的运动轨迹不唯一,搁架在活动过程中容易侧倾,储物具有翻倒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搁架组件,能够提高搁架活动的平稳度,降低储物翻倒的风险。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搁架组件的冰箱。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搁架组件,包括:
6.支撑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件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两个所述支撑件均设有第一导向体与第二导向体;
7.前搁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前搁架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移动体,所述第一移动体能沿所述第一导向体相对移动;
8.后搁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以及所述前搁架的后侧,所述后搁架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两侧设置有第二移动体,所述第二移动体能沿所述第二导向体相对移动;
9.旋杆组,至少包括两根旋杆,所述旋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搁架、所述后搁架转动连接,其中两根所述旋杆与所述前搁架、所述后搁架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
10.其中,所述第一移动体能够从所述支撑件的前侧脱离所述支撑件,以使所述前搁架以水平状态绕所述旋杆与所述后搁架的连接处转动,并相对所述后搁架下降。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搁架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前搁架与后搁架前后分布,以充分利用冰箱深度上的空间,二者均可相对支撑件滑动,通过滑动减小在冰箱内的深度,便于取放储物,前搁架、后搁架与旋杆组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前搁架从支撑件的前侧脱离后,可以相对后搁架转动,并下降一定距离,可以充分利用冰箱高度上的空间,并且前搁架运动平稳,降低了储物翻倒风险。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移动体在前搁架的侧部突出设置,所述第一导向体包括第一导槽,所述第一移动体能够插设于所述第一导槽内;所述第二移动体在后搁架的侧部突出设置,所述第二导向体包括第二导槽,所述第二移动体能够插设于所述第二导槽内。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移动体与所述第二移动体设置为滚轮。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体的上侧设置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一豁口与所述第一导槽连通,所述第二导向体的上侧设置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二豁口与所
述第二导槽连通,所述第一移动体从所述第一豁口处脱离所述支撑件的同时,所述第二移动体能够从所述第二豁口处脱离所述支撑件。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体的后侧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一导槽连通,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槽的下壁面向下凹陷;所述第二导向体的后侧设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二导槽连通,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二导槽的下壁面向下凹陷。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支撑件相对的侧面上还设有第三导向体,所述第三导向体包括第三导槽与第三豁口,所述第三豁口连通于所述第三导槽的上侧,所述前搁架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插设于所述第三导槽内,并能够沿所述第三导槽移动,以从所述第三豁口处脱离所述支撑件。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导向体还包括导向开口,所述导向开口连通于所述第三导槽的下侧,所述凸出部能够从所述导向开口处进出所述第三导槽。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件还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件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导向体设置于所述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后侧能够与所述后搁架的前侧抵持。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搁架包括前搁板与两个前框侧边件,两个所述前框侧边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搁板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两侧,每一所述前框侧边件均包括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体,两个所述第一安装体在所述前搁板朝向所述支撑件的方向上相互错开;
21.所述后搁架包括后搁板与两个后框侧边件,两个所述后框侧边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后搁板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两侧,每一所述后框侧边件均包括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安装体,两个所述第二安装体在所述后搁板朝向所述支撑件的方向上相互错开;
22.其中,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旋杆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前搁板前侧的所述第一安装体,以及位于所述后搁板前侧的所述第二安装体转动连接,另一所述旋杆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前搁板后侧的所述第一安装体,以及位于所述后搁板后侧的所述第二安装体转动连接。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框侧边件还包括前侧边条,所述第一安装体连接于所述前侧边条的下方,所述前侧边条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设有避位缺口,所述避位缺口用于对靠近所述支撑件的所述旋杆避位。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连接于同一所述旋杆两端的所述第一安装体和/或第二安装体具有限位体,所述限位体具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朝向所述前搁板的前侧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抵持所述旋杆,以使所述前搁架悬置于所述后搁架的下方。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体还具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水平,并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面用于抵持所述旋杆,以使所述前搁板与所述后搁板的上表面齐平。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搁架还包括前框组件,所述前搁板的边缘嵌设于所述前框组件内,所述前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前框侧边件连接,所述后搁架还包括后框组件,所述后搁板的边缘嵌设于所述后框组件内,所述后框组件的两端分别
与两个所述后框侧边件连接,所述后框组件包括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朝向所述后框组件的前侧突出设置,所述伸出部能够覆盖至少部分的所述前框组件的后侧边缘。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杆的至少一端通过旋转阻尼器连接于所述前搁架或所述后搁架。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冰箱,包括:
29.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搁架组件;
30.箱体,两个所述支撑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箱体两个相对的内侧壁。
3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通过设置搁架组件,使前搁架与后搁架能够通过滑动远离箱体深处,前搁架可以从支撑件的前侧脱离,并相对后搁架下降,能够充分利用箱体深度及高度上的空间,并且通过设置平行四连杆机构,使前搁架的升降更为平稳,克服了搁架运动不稳,储物易倾倒的缺陷。
3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搁架组件的示意图;
36.图2为图1示出的搁架组件隐藏支撑件后的示意图;
37.图3为图1示出的搁架组件的支撑件的示意图;
38.图4为图1示出的搁架组件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39.图5为图1示出的搁架组件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
40.图6为图1示出的搁架组件第三状态下的示意图;
41.图7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42.附图标记:
43.支撑件100,第一导向体110,第一导槽111,第一豁口112,第一限位凹槽113,第四豁口114,第二导向体120,第二导槽121,第二豁口122,第二限位凹槽123,第三导向体130,第三导槽131,第三豁口132,导向开口133,限位凸起140,安装部150;
44.前搁架200,第一移动体210,凸出部220,前搁板230,前框侧边件240,第一安装体241,前侧边条242,避位缺口2421,限位体243,第一限位面2431,限位开口2432,第二限位面2433,前框组件250,前框边251;
45.后搁架300,第二移动体310,后搁板320,后框侧边件330,第二安装体331,后侧边条332,避让口3321,后框组件340,后框边341,伸出部342,挡板343;
46.旋杆组400,旋杆410;
47.旋转阻尼器500。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5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2.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搁架组件,用于冰箱,能够充分利用冰箱高度及深度上的空间。搁架组件包括支撑件100、前搁架200、后搁架300与旋杆组400,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均与支撑件100连接,支撑件100对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进行支撑,使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均架设于支撑件100上,供储物放置;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均与旋杆组400连接,前搁架200能够相对后搁架300转动。
53.具体的,支撑件100设有两个,两个支撑件100相互间隔并平行,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均位于两个支撑件100之间,且后搁架300位于前搁架200的后侧,设置两个前后分布的搁架,可以充分利用冰箱深度上的空间,增大冰箱在深度上的置物量。
54.结合图2与图3,两个支撑件100相向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导向体110和第二导向体120,前搁架200朝向支撑件10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移动体210,后搁架300朝向支撑件100的两侧设有第二移动体310,第一导向体110与第一移动体21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第二导向体120与第一移动体21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
55.每一支撑件100均设置有第一导向体110与第二导向体120,因此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均可相对支撑件100前后滑动,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的向前移动,使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在冰箱储物区内的深度减小,便于取放储物,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的向后移动,使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滑入冰箱深处,以充分利用冰箱深度上的空间;另外,前搁架200的两侧以及后搁架300的两侧均与支撑件100连接,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的两侧均受到支撑件100的支撑,使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的移动更为平稳。
56.第一移动体210和第一导向体110相对移动至极限位置并相互脱离后,二者的连接解除,支撑件100不再向前搁架200提供支撑,前搁架200能够相对后搁架300独立运动。前搁架200设置为,通过第一移动体210相对第一导向体110沿前后方向的移动,能够从支撑件100的前侧脱离,以解除支撑件100的支撑作用。
57.旋杆组400包括至少两根旋杆410,旋杆41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前搁架200、后搁架300,其中两根旋杆410与前搁架200、后搁架300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根据平行四连杆机构的运动性质,脱离支撑件100后的前搁架200能够以水平状态绕旋杆410与后搁架300的连接处转动,使前搁架200的转动更为平稳,由于前搁架200平动,克服了搁架运动过程中易
翻转的缺陷,并降低了储物倾倒的风险,另外,前搁架200在转动过程中能够相对后搁架300下降,在搁架组件应用于冰箱的顶层分区时,通过降低前搁架200的高度,可以提高取放储物的便利度,并能够充分利用冰箱的高度上的空间。
58.如图4所示,此状态下,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均位于所能移动到的最深处;如图5所示,当需要减小前搁架200、后搁架300在冰箱内的深度时,于冰箱的置物口向前拉动前搁架200,第一移动体210相对第一导向体110移动,同时第二移动体310相对第二导向体120移动,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均向前移动一定距离,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在冰箱内的深度减小,便于取放储物,支撑件100保持对前搁架200、后搁架300的支撑,持续向前拉动前搁架200,第一移动体210移动至支撑件100的前侧并脱离支撑件100,支撑件100对后前搁架200的支撑作用解除;如图6所示,前搁架200相对后搁架300转动,并下降一定距离,前搁架200的高度降低,便于取放储物。
59.当需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重新回退至冰箱深处时,搁架组件依次经过图6-图5-图4的运动状态,首先转动前搁架200,使前搁架200上升至支撑件100所在高度,然后向后推动前搁架200,使第一移动体210重新与第一导向体110连接,持续推动前搁架200,直至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移动至冰箱深处。
6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前”是指靠近冰箱置物口的一侧,上述的“后”是指远离冰箱置物口的一侧,“后侧”相较于“前侧”在冰箱内的深度更深。平行四连杆机构中,不同的旋杆410长度相同,且朝向水平面的投影相互平行,以达到前搁架200持续以水平状态相对后搁架300转动的效果。
61.另外,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的两侧均连接有不少于两根的旋杆410,旋杆410设置于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朝向支撑件100的侧部,从而,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能够分别于两侧与旋杆410形成两个平行四连杆机构,前搁架200的两侧均与后搁架300连接,使前搁架200的两侧保持平衡,有利于提高前搁架200相对后搁架300转动时的平稳度。
62.位于同一侧的平行四连杆机构内,可设置多于两个的旋杆410,不同的旋杆410长度相同,且朝向水平面的投影相互平行,多个旋杆410共同连接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使前搁架200能够始终以平动状态下降,且平稳度高;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旋杆410朝向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相等,从而,旋杆410与前搁架200,以及旋杆410与后搁架300的连接点分布均匀,使前搁架200的转动更为平稳。
63.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搁架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平行四连杆机构,并且每一平行四连杆机构均包括两根旋杆410,使搁架组件能够以较少的构件数量,实现搁架的平稳运动,搁架组件的结构简便程度高。
64.需要提及的是,旋杆410的至少一端通过旋转阻尼器500连接于前搁架200或者后搁架300,旋转阻尼器500能够在前搁架200相对后搁架300转动过程中提供转动阻尼,前搁架200转动时,旋杆410相对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均发生转动,通过设置旋转阻尼器500,可以使前搁架200平缓升降,避免出现由于前搁架200升降不稳,导致储物倾倒、掉落的情况。
65.可以理解的,旋转阻尼器500可以仅设置于旋杆410与前搁架200连接的一端,或者仅设置于旋杆410与后搁架300连接的一端,通过旋杆410的动力传递,在前搁架200相对后搁架300转动时,均能受到旋转阻尼器500所提供的转动阻尼;旋杆410的两端也可以分别通
过旋转阻尼器500与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连接,从而旋杆410与前搁架200的转动连接处,以及旋杆410与后搁架300的转动连接处均具有转动阻尼,使前搁架200的转动更为平稳。
66.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平行四连杆机构中的每一旋杆410的每一端均通过旋转阻尼器500与前搁架200或后搁架300连接,多个旋转阻尼器500组合向旋杆410相对前搁架200或后搁架300的转动提供阻尼,使前搁架200的转动更为平稳。
67.旋转阻尼器500可以是内部密封有黏性油脂的配件,黏性油脂对旋转体零件的转动提供阻力,旋转体零件与旋杆410连接,该阻力形成旋杆410转动的阻尼力,通过调节油脂的黏度及旋转体零件与油脂的接触面积,可以改变旋转阻尼器500向旋转提供的阻尼强度。上述旋转阻尼器500还可以替换为,内部具有扭簧的配件,扭簧跟随旋转体零件的转动而收缩、释放,扭簧的弹性力形成对旋杆410转动施加的阻尼力;上述的旋转阻尼器500还可以替换为,旋转体零件的表面贴附摩擦垫的配件,摩擦垫与旋转体零件之间的摩擦力形成对旋杆410转动施加的阻尼力。
68.第一移动体210与第一导向体110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二移动体310与第二导向体12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突出设置的凸起结构插入凹陷设置的导槽结构,凸起在导槽内的移动,实现了导向体与移动体之间的相对移动。
69.具体的,上述第一移动体210与第一导向体11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第一移动体210在前搁架200的侧部凹陷设置,第一移动体210朝背向支撑件100的方向凹陷,第一导向体110朝向前搁架200突出设置,突出设置的第一导向体110插设于凹陷设置的第一移动体210内,第一导向体110能够沿第一移动体210前后移动。
70.相应的,第二移动体310凹陷设置于后搁架300的侧部,并且背向支撑件100凹陷,第二导向体120朝后搁架300突出设置,突出设置的第二导向体120插设于凹陷设置的第二移动体310内,第二导向体120能够沿第二移动体310前后移动。
71.上述连接可以替换为,第一移动体210突出设置于前搁架200的侧部,第一导向体110朝背离前搁架200的方向凹陷,第一导向体110为凹陷结构,第一导向体110包括第一导槽111,第一移动体210为突出结构,第一移动体210插设于第一导槽111内,第一移动体21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沿第一导向体110移动。
72.相应的,第二移动体310突出设置于后搁架300的侧部,第二导向体120朝背离后搁架300的方向凹陷,第二导向体120设置为凹陷结构,第二导向体120包括第二导槽121,第二移动体310设置为突出结构,第二移动体310插设于第二导向体120内,第二移动体31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沿第二导向体120滑动。
7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两种连接方式均可实现前搁架200、后搁架300相对支撑件100移动。以第一移动体210与第二移动体310设置为突出结构为例,第一导向体110与第二导向体120的延伸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第一导向体110为第一移动体210的移动向,第二导向体120为第二移动体310的移动导向。
74.此外,为提高前搁架200、后搁架300滑动的平稳度,上述的连接方式中,与前搁架200配合的突出结构,以及与后搁架300配合的突出结构可以至少设置有两个,多个突出结构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突出结构共同对前搁架200或后搁架300进行支撑,使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的移动更为平稳。
75.上述突出结构还可以替换为条状凸起,条状凸起沿前后方向延伸,条状凸起与凹
陷结构的接触面较大,无需设置多个,即可通过与凹陷结构的配合,向搁架提供稳定支撑。
76.以后搁架300为例,如图2所示,连接于后搁架300侧部的第二移动体310突出设置,并且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移动体310分别靠近后搁架300的前侧与后侧,两个第二移动体310能够与第二导向体120配合,向后搁架300提供稳定支撑。
77.进一步的,第一移动体210和第二移动体310可以设置为圆柱状,移动体与导向体内壁的接触面积小,可以减小搁架移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同样的,第一移动体210与第二移动体310凹陷设置时,可以将第一导向体110与第二导向体120设置为圆柱状。
78.可以理解的是,为降低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的滑动摩擦,相对移动的连接结构的接触面应光滑。以第一移动体210与第一导向体110形成的连接结构为例,第一移动体210突出设置时,在第一移动体210的外表面涂覆一层光滑涂层,或者在第一移动体210的外表面贴附一层光滑覆层,光滑涂层或光滑覆层可选用聚四氟乙烯材质,第一导向体110的内壁可同时进行光滑处理;同样的,第一导向体110突出设置时,可对第一导向体110的外表面进行光滑处理。
79.在第一移动体210和第二移动体310为突出结构时,可以将第一移动体210与第二移动体310设置为滚轮结构,从而连接结构内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减小了前搁架200、后搁架300沿支撑件100的移动阻力。
80.以第一移动体210为例,第一移动体210插入第一导向体110后,拖动前搁架200,第一移动体210滚动,第一移动体210沿第一导向体110的移动更为顺畅,克服了第一移动体210移动时易卡滞的缺陷。同样的,在第一导向体110与第二导向体120突出设置时,可以将第一导向体110与第二导向体120设置为滚轮。
81.结合图1与图3,第一导向体110的上侧设有第一豁口112,第一豁口112与第一导槽111连通,第二导向体120的上侧设置有第二豁口122,第二豁口122与第二导槽121连通。
82.由于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通过旋杆410连接,拖动或者推动前搁架200时,受支撑件100中第一导向体110和第二导向体120的支撑及导向作用,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同时在前后方向移动,即第一移动体210沿第一导槽111移动的同时,第二移动体310沿第二导槽121移动。
83.第一移动体210移动至第一豁口112位置的同时,第二移动体310移动至第二豁口122位置,向上托举前搁架200和后搁架300,第一移动体210从第一豁口112处脱离支撑件100,第二移动体310从第二豁口122处脱离支撑件100,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可以从冰箱内部取出,便于对前搁架200、后搁架300进行清洗及维护。
84.需要提及的是,第一豁口112与第一导槽11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可以相等,第二豁口122与第二导槽12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可以相等,此情况下,第一导槽111无上侧壁,下侧壁对第一移动体210进行支撑,第一移动体210能够从第一导槽111上方的任意位置脱离支撑件100,同样的,第二导槽121无上侧壁,下侧壁对第二移动体310进行支撑,第二移动体310能够从第二导槽121上方的任意位置脱离支撑件100。
85.为提高导向体对移动体的限位强度,如图3所示,第一导向体110与第二导向体120均具有上、下侧壁,以在上下方向上对第一移动体210、第二移动体310限位,防止第一移动体210、第二移动体310上下窜动。
86.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豁口112的长度与第一移动体210匹配,第二豁口122的长度与
第二移动体310匹配,将第一移动体210与第二移动体310设置为滚轮,可以减小第一豁口112、第二豁口122的开口长度,进而提高第一导向体110对第一移动体210,以及第二导向体120对第二移动体310的限位效果。第一豁口112的数量与第一移动体210的数量相同,第二豁口122的数量与第二移动体310的数量相同,如图3所示,第一豁口112、第一移动体210设置有一个,第二豁口122与第二移动体310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移动体310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二豁口122之间的距离相同。
87.此外,其中一个第一豁口112设置于第一导槽111的后侧,并位于第一导槽111的最深处,其中一个第二豁口122设置于第二导槽121的后侧,并位于第二导槽121的最深处。第一豁口112与第二豁口122的上述位置设置,可以指示前搁架200、后搁架300脱离支撑件100的时机,当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滑动至最深处时,第一移动体210朝向第一豁口112,第二移动体310朝向第二豁口122,便于将第一移动体210定位至第一豁口112,以及第二移动体310定位至第二豁口122,此时通过托举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即可脱离支撑件100。
88.如图3所示,第二豁口122设置有两个,位于后侧的第二豁口122恰好连通于第二导槽121的最深处;第一豁口112设置有一个,第一豁口112连通于第一导槽111的最深处。
89.可以想到的是,为便于第一移动体210进出第一豁口112,以及第二移动体310进出第二豁口122,第一豁口112与第二豁口122的上侧与下侧的开口位置,设置为扩口形状,以提高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装入支撑件100或脱离支撑件100的便捷度。
90.为避免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移动至最深处后退回,第一导槽111与第二导槽121沿从前向后的方向设置为略向下倾斜,从而,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在重力作用下,可以稳定停置于导槽的最深处。
91.此外,可以通过在第一导槽111与第二导槽121的深处设置限位结构的方式,起到对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的限位效果。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导向体110的后侧设有第一限位凹槽113,第一限位凹槽113与第一导槽111连通,第一限位凹槽113相对于第一导槽111的下壁面向下凹陷,当第一移动体210沿第一导槽111向后移动至第一限位凹槽113内后,第一限位凹槽113在前后方向上对第一移动体210限位,防止第一移动体210回退;第二导向体120的后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123,第二限位凹槽123与第二导槽121连通,第二限位凹槽123相对于第二导槽121的下壁面向下凹陷,当第二移动体310沿第二导槽121向后移动至第二限位凹槽123后,第二限位凹槽123在前后方向上对第二移动体310限位,防止第二移动体310回退。
9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凹槽113连通于第一导槽111在前后方向的最深处,第一限位凹槽113恰好位于第一豁口112的正下方,使第一导向体110兼顾在最深处对第一移动体210限位及指示脱离时机的功能;同样的,第二限位凹槽123连通于第二导槽121前后方向上的最深处,第二限位凹槽123恰好位于第二豁口122的正下方,使第二导向体120兼顾在最深处对第二移动体310限位及指示脱离时机的功能。
93.另外,为使限位凹槽契合移动体的形状,并且便于移动体滑入或滑出限位凹槽,第一限位凹槽113与第二限位凹槽123可以设置为弧形。
94.由于第一移动体210从支撑件100的前侧脱离,如图2所示,第一移动体210设置有一个,且靠近前搁架200的前侧设置,以便于第一移动体210从支撑件100的前侧滑出,相较于第一移动体210设置多个,以及位于前搁架200的后侧情况,可以降低第一移动体210与支
撑件100相互干涉的风险。
95.进一步的,为使支撑件100向前搁架200提供稳定支撑,结合图2与图3,支撑件100还设有第三导向体130,来辅助对第一导向体110前搁架200进行支撑。
96.具体的,第三导向体130设置于两个支撑件100相对的侧面上,第三导向体130包括第三导槽131,前搁架200朝向支撑件100的一侧设置有凸出部220,凸出部220插设于第三导槽131内,并能够沿第三导槽131移动。可以理解的,当第一移动体210沿第一导槽111滑动时,凸出部220沿第三导槽131同步滑动,第三导向体130的下侧壁支撑凸出部220,第一导槽111的下侧壁支撑第一移动体210,支撑件100通过两个支撑点对前搁架200进行支撑,使前搁架200的移动更为平稳。
97.同样的,凸出部220设置为圆柱状,以减小凸出部220与第三导槽131之间的摩擦;或者凸出部220设置为滚轮,使凸出部220在第三导槽131内的移动更为顺畅。
98.此外,第三导向体130还包括第三豁口132,第三豁口132连通于第三导槽131的上侧,凸出部220能够从第三豁口132处脱离支撑件100。可以理解的,当第一移动体210移动至第一豁口112处,第二移动体310移动至第二豁口122处时,凸出部220恰好移动至第三豁口132处,向上托举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凸出部220从第三豁口132处脱离支撑件100;同样的,第三豁口132可以设置于第三导槽131的最深处,以指示凸出部220的脱离时机。
99.第三导向体130的前侧可设置豁口,该豁口与第三导槽131连通,凸出部220向前移动时,该豁口可供凸出部220从第三导槽131的前侧脱离支撑件100,以使前搁架200从支撑件100的前侧脱离后,可以相对后搁架300下降,并且,在前搁架200上升至水平状态后,随着第一移动体210进入第一导槽111并沿第一导槽111移动,该豁口供凸出部220退入第三导槽131内。
100.可替换的,第三导向体130还包括导向开口133,导向开口133连通于第三导槽131的下侧,并位于第三导槽131的前侧,导向开口133用于供凸出部220进出第三导槽131。需要提及的是,前搁架200从前侧脱离支撑件100后,相对后搁架300下降,此时前搁架200位于支撑件100的下方,将导向开口133设置于第三导向体130的下侧,便于凸出部220在前搁架200上升时,从第三导向体130的下方进入第三导槽131。
101.可以理解的,为便于前搁架200能够从支撑件100的前侧脱离支撑件100,第一导向体110还设置有第四豁口114,第四豁口114连通于第一导槽111的前侧。向前拖动前搁架200时,第一移动体210沿第一导槽111移动至第四豁口114位置,并从第四豁口114处脱离支撑件100。
102.前搁架200从第四豁口114处脱离支撑件100后,绕旋杆410与后搁架300的连接处转动,凸出部220跟随前搁架200同步转动,导向开口133可以设为弧形,以符合前搁架200的运动规律,并可以为凸出部220的移动导向;此外,可以将导向开口133的宽度大于凸出部220的宽度,以便于支撑件100在导向开口133处的加工,并使导向开口133为凸出部220进出第三导槽131避位。
103.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的滑动过程为:参照图4,初始状态下,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均位于最深处,第一移动体210限位于第一限位凹槽113,第二移动体310限位于第二限位凹槽123,此时通过托举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可以将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从冰箱内取出。
104.在初始状态下,向前拖动前搁架200,第一移动体210从第一限位凹槽113内滑出,进入第一导槽111内,并沿第一导槽111向前移动,同时,第二移动体310从第二限位凹槽123内滑出,进入第二导槽121内,并沿第二导槽121向前移动,凸出部220沿第三导槽131向前移动,如图5所示,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移动至最前侧时,第一移动体210从第四豁口114处脱离支撑件100,第二移动体310位于第一导槽111的最前侧,凸出部220位于第三导槽131的最前侧;如图6所示,前搁架200相对后搁架300下降,凸出部220跟随前搁架200同步下降,并从导向开口133处脱离支撑件100。
105.需要提及的是,当导向体突出,移动体凹陷时,第一移动体210设置有供第一导向体110前后滑动的导槽,第二移动体310设置有供第二导向体120前后移动的导槽,第一移动体210与第二移动体310设置有豁口,豁口位于第一移动体210与第二移动体310的下侧,向上托举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同样可使第一移动体210从豁口处脱离支撑件100的同时,第二移动体310从豁口处脱离支撑件100。第一移动体210的后侧设置用于供第一导向体110脱离的豁口,向前拖动前搁架200时,第一导向体110从豁口处脱离第一移动体210,使前搁架200脱离支撑件100,前搁架200可以相对后搁架300升降。
106.结合图1与图2,前搁架200包括前搁板230与两个前框侧边件240,前搁板230用于放置储物,前框侧边件240与前搁板230连接,前框侧边件240位于前搁板230朝向支撑件100的侧部,每一前框侧边件240至少两个第一安装体241,第一安装体241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
107.后搁架300包括后搁板320和两个后框侧边件330,后搁板320用于放置储物,后框侧板件330连接于后搁板320,后框侧边件330位于后搁板320朝向支撑件100的侧部,后框侧边件330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安装体331,第二安装体331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
108.第一安装体241与第二安装体331用于连接旋杆410,旋杆4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体241与第二安装体331转动连接,前框侧边件240上相邻两个第一安装体241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应与连接相应旋杆410的,后框侧板上相邻两个第二安装体331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相同,以使相邻的两个旋杆410相互平行。
109.第一安装体241与第二安装体331均可设置多个,第一安装体241、第二安装体331与旋杆410的数量对应,除平行四连杆机构外的其他旋杆410,可以设置于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内部或者外部,且与平行四连杆机构内的旋杆410平行。
110.如图1所示,旋杆组400包括两根旋杆410,前框侧边件240包括两个第一安装体241,后框侧边件330包括两个第二安装体331,平行四连杆机构中的其中一个旋杆41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前搁板230前侧的第一安装体241,以及位于后搁板320前侧的第二安装体331转动连接,另一旋杆41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前搁板230后侧的第一安装体241,以及位于后搁板320前侧的第二安装体331转动连接。
111.为避免前搁板230升降时,前侧与后侧的旋杆410相互干涉,两个第一安装体241在前搁板230朝向支撑件100的方向上相互错开,两个第二安装体331在后搁板320朝向支撑件100的方向上相互错开;以位于前搁架200或后搁架300一侧的平行四连杆机构为例,平行四连杆机构中,其中一个旋杆4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靠近支撑件100的第一安装体241与第二安装体331,另一旋杆4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远离支撑件100的第一安装体241与第二安装体331,使两根旋杆410在朝向支撑件100的方向上相互错开,两根旋杆410在水平面的投影具
有一定间距,并相互平行。
112.前框侧边件240还包括前侧边条242,与靠近支撑件100的第一安装体241连接的旋杆410,在前搁架200下降时,部分前搁板230下降至旋杆410的底部,为防止旋杆410影响前搁架200的下降,前侧边条242朝向支撑件100的一侧设有避位缺口2421,该避位缺口2421可以对平行四连杆机构中靠近支撑件100的旋杆410避位,使前搁架200能够顺利下降。
113.第一安装体241可以通过粘接、螺纹紧固的方式连接于前侧边条242,或者,第一安装体241与前侧边条242一体连接,前框侧边件240通过注塑、冲压等方式一体成型。
114.同样的,后框侧边件330还包括后侧边条332,第二安装体331连接于后侧边条332朝向支撑件100的一侧,并位于后搁板320的下方,以便于与第一安装体241配合连接旋杆410。第二安装体331与后侧边条332一体连接,或者通过粘接、螺纹紧固的方式组装成后框侧边件330。
115.需要提及的是,为便于凸出部220与第三导向体130配合,如图1与图3所示,支撑件100还包括限位凸起140,限位凸起140设置于两个支撑件100相对的两侧,第三导向体130设置于限位凸起140,由于限位凸起140朝向前搁架200突出,能够补偿避位缺口2421的空缺,限位凸起140朝向前搁架200侧面可以贴附于前侧边条242朝向支撑件100的侧面,使凸出部220能够插入第三导槽131内,实现凸出部220与第三导向体130的配合。
116.进一步的,由于限位凸起140突出设置,后搁架300移动至第二导槽121的最前侧时,后搁架300的前侧与限位凸起140朝向后侧的端面抵持,限位凸起140可以辅助第二导槽121的前侧内壁对后搁架300进行限位。可以理解的,前搁架200移动至第一导槽111的最后侧时,前侧边条242的后侧端面与限位凸起140的前侧端面抵持,限位凸起140可以辅助第一导槽111的后侧内壁对前搁架200进行限位。
117.此外,为优化支撑件100对前搁架200的平稳支撑,凸出部220应尽量沿前后方向远离第一移动体210,由于凸出部220需跟随第一移动体210的滑动向后移动至第三导槽131的最后侧,完成前搁架200向最深处的放置,或者前搁架200从第一豁口112脱离支撑件100,而第二移动体310需沿第二导槽121移动至第二导槽121的最前侧,以使前搁架200能够从第四豁口114脱离支撑件100,因此,应保证第三导槽131的最后侧与第二导槽121的最前侧具有一定距离;连接于后侧边条332前侧的第二安装体331,与后搁架300的前侧边件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为避免后搁架300移动至第二导槽121最前侧时,与限位凸起140干涉,后侧边条332的前侧设置有避让口3321,在后搁架300移动至最前侧位置时,避让口3321朝向前侧的端面与限位凸起140的后侧端面抵持,避让口3321对后搁架300的移动进行避位,并通过与限位凸起140的抵持对后搁架300的前后移动进行限位。
118.如图2与图4所示,连接于同一旋杆410两端的第一安装体241和/或第二安装体331具有限位体243,限位体243用于对旋杆410进行限位,可以限制旋转410的转动角度。
119.连接于同一旋杆410两端的第一安装体241与第二安装体331中,可以单独在第一安装体241或者第二安装体331上设置限位体243,若限位体243设置于第一安装体241,前搁架200转动至极限位置时,限位体243与前搁架200抵持,前搁架200受到限位体243的支撑作用,而停止于极限位置;若限位体243设置于第二安装体331,前搁架200转动至极限位置时,限位体243与后搁架300抵持,旋杆410受到后搁架300的支撑作用停止转动,使前搁架200停止于极限位置。
120.连接于同一旋杆410两端的第一安装体241与第二安装体331可同时设置限位体243,旋杆410在前搁架200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可以同时与前搁架200、后搁架300抵持,使前搁架200能够稳定悬置于极限位置。
121.如图1与图2所示,平行四连杆机构内,每一旋杆410两端所连接的第一安装体241与第二安装体331上均设置有限位体243,两根旋杆410同时受到限位体243的限位,强化了限位体243对旋杆410的限位效果。
122.限位体243包括第一限位面2431,第一限位面2431朝向前搁板230的前侧向下倾斜设置,第一限位面2431抵持旋杆410,前搁架200相对后搁架300下降时,在第一限位面2431的限位作用下,可以悬停于后搁架300的下方。
123.第一安装体241与第二安装体331朝向或远离支撑件100的侧面设有凸块,将第一限位面2431设置于该凸块上,通过第一限位面2431限定前搁架200的下降位置。可以替换的,第一安装体241与第二安装体331设有限位开口2432,第一限位面2431为形成限位开口2432的其中一个壁面,旋杆410的端部插设于限位开口2432内,旋杆410转动时,容置于限位开口2432内的部分在限位开口2432内移动,限位开口2432的开口度可以限制旋杆410的转动角度。
12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体241与第二安装体331上均设置有限位体243时,第一安装体241上的限位开口2432的开口方向朝后设置,第二安装体331上的限位开口2432的开口方向朝前设置,以便于旋杆410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一安装体241与第二安装体331上的限位开口2432内。
125.如图6所示,第一限位面2431应位于第一安装体241上限位开口2432的上侧,以及第二安装体331上限位开口2432的下侧,从而,在前搁架200下降至极限位置时,旋杆410的上侧表面与第一安装体241上的限位面2431抵持,旋杆410的下侧表面与第二安装体331上的限位面2431抵持,旋杆410的上下两侧同时受到限位,使前搁架200能够稳定悬置于极限位置。
12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体241与第二安装体331上的第一限位面2431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一限位面2431的倾斜角度大小不做限制,但应避免前搁架200下降至极限位置时,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较多重叠,导致后搁架300遮挡前搁架200,妨碍取放储物。
127.如图4与图5所示,限位体243还包括第二限位面2433,第二限位面2433与第一限位面2431相对设置,第二限位面2433用于抵持旋杆410,使前搁架200上升至极限位置时,前搁架200的上平面与后搁架300的上平面齐平,以便于向前搁架200、后搁架300放置储物,并且使第一移动体210沿第一导槽111移动的同时,第二移动体310能够沿第二导槽121移动。
128.如图6所示,设置于第一安装体241的限位体243,其第二限位面2433位于限位开口2432的下侧,设置于第二安装体331的限位体243,其第二限位面2433位于限位开口2432的上侧,当旋杆410转动至水平状态时,旋杆410的上下两侧能够同时受到第二限位面2433的抵持作用,使前搁架200保持水平,便于第一移动体210从第四豁口114进入第一导槽111内。
129.旋转阻尼器500安装于第一安装体241、第二安装体331朝向支撑件100的侧面,旋转阻尼器500内部的旋转体零件位于限位开口2432内,与插设于限位开口2432内的旋杆410连接,使旋转阻尼器500可以向旋杆410的转动提供旋转阻尼。
130.第一移动体210与第二移动体310均设置于旋转阻尼器500的上方,第一移动体210滑入第一导槽111,以及第二移动体310滑入第二导槽121后,旋转阻尼器500位于支撑件100的下方,可避免前搁架200向下转动时,旋转阻尼器500与支撑件100干涉。
131.前搁板230与后搁板320可以选择为玻璃、塑胶材质,便于前搁板230、后搁板320的清洗及后期维护。
132.结合图1与图2,前搁架200还包括前框组件250,前框组件250连接于前搁板230的前后两侧,两个前框侧边件240分别连接于前搁板230朝向支撑件100的两侧,前框侧边件240与前框组件250可以通过螺纹紧固的方式连接,前框组件250与前框侧边件240组合围设于前搁架200的外周。
133.前搁板230的边缘嵌设于前框侧边件240以及前框组件250内,前框组件250与前框侧边件240包覆前搁板230的外边缘,避免前搁板230的边缘裸露,而划伤手部。
134.后搁架300包括后框组件340,后框组件340连接于后搁板320的前后两侧,两个后框侧边件330分别连接于后搁板320朝向支撑件100的两侧,后框侧边件330与后框组件340可以通过螺纹紧固的方式连接,后框组件340与后框侧边件330组合围设于后搁架300的外周;后搁板320的边缘嵌设于后框侧边件330以及后框组件340内,后框组件340与后框侧边件330包覆后搁板320的外边缘。
135.可以理解的,前框组件250包括两个前框边251,两个前框边251分别连接于前搁板230的前后两侧,前框边25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前侧边条242连接;后框组件340包括两个后框边341,两个后框边341分别连接于后搁板320的前后两侧,后框边3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后侧边条332连接。
136.为避免后搁架300干涉前搁架200下降,后搁架300的前侧边与前搁架200的后侧边之间应具有间隙,该间隙影响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对接处的平整度,基于此,如图7所示,后框组件340包括伸出部342,伸出部342连接于前侧的后框边341,并朝后框组件340的前侧突出设置,伸出部342可以在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呈水平状态时,遮挡连接于前搁板230后侧的部分前框边251,以覆盖前侧的后框边341与后侧的前框边251之间的间隙,使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的对接处保持平整。
137.需要说明的是,伸出部342应位于后框边341的上侧,以避免干涉前搁架200向下转动。
138.另外,如图2所示,位于后侧的后框边341上还可以设置挡板343,挡板343相对于后框边341向上突出设置,该挡板343用于对放置于后搁板320上的储物进行限位,以避免在向前拖动前搁架200时,储物因惯性而向后倾倒,并从后搁板320的后方掉落。
13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上述的搁架组件,还包括箱体,两个支撑件100分别连接于箱体两侧相对的内侧壁上。通过设置搁架组件,使前搁架200与后搁架300能够通过滑动远离箱体深处,前搁架200可以从支撑件100的前侧脱离,并相对后搁架300下降,能够充分利用箱体深度及高度上的空间,并且通过设置平行四连杆机构,使前搁架200的升降更为平稳,克服搁架运动不稳,储物易倾倒的缺陷。
14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支撑件100背向前搁架200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150,安装部150可以通过粘接、螺纹紧固的方式连接于箱体的内侧壁;可替换的,支撑件100也可以与箱体的内侧壁一体连接。
14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