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ag尊龙凯时

文档序号:29952801发布日期:2022-05-09 09:36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冰箱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有市场上的冰箱通常都包括有至少两个腔室,以用于分别存放需在不同温度下保存的物品。冰箱两个腔室的内胆之间通常采用中梁来进行连接。
3.现有的冰箱中梁大多采用容易固定的钣金中梁。然而该种钣金中梁的导热系数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冰箱内胆低温的影响,从而使梁体温度较低,进而容易造成中梁表面、甚至与之连接的冰箱壳体表面产生凝露、结霜的现象。
4.目前的冰箱通常采用在中梁处饶设一圈除露管或采用加热丝加热的方式进行除露,然而,该方式不便于现场安装,且时常有安装不到位而出现凝露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以优化相关技术中冰箱的中梁的结构及除露效果。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其内设有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所述第二间室设于第一间室的下侧;中梁,设于所述箱体的前侧,并设于所述第一间室和所述第二间室之间;所述中梁内设有通风风道,所述通风风道沿所述中梁的长度方向延伸;隔板,设于所述箱体内,并设于所述第一间室和所述第二间室之间;所述隔板设于所述中梁的背侧,所述隔板内埋设有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其中,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外露于所述隔板并与所述第一间室相连通,所述进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通风风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通风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管道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与所述第二间室相连通。
8.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管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靠近所述隔板的一侧边沿;所述进风管道的前端与所述通风风道相连通,所述进风管道的后端伸出所述隔板的后端。
9.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管道的后端设有向上弯折延伸的进风部,所述第一间室的背侧设有回风口,所述进风部与所述回风口相连通。
1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部内设有风门,所述进风管道内设有风机。
1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管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进风管道呈左右间隔布置,所述出风管道靠近所述隔板的另一侧边沿布置;所述出风管道的前端与所述通风风道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的后端埋设于所述隔板内。
12.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管道的后端为封闭端,并埋设于所述隔板内;所述出风管道的底面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第二间室相连通。
13.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内埋设有一个或多个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所述通
风孔一一对应;所述连通管的顶部连接所述通风孔,所述连通管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间室。
14.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中梁包括主体和前盖;所述主体的前侧开口,所述前盖可拆卸地盖合在所述主体的前侧开口处;所述主体和所述前盖围合形成所述通风风道。
1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一体成型在所述隔板的前端,所述主体的背侧的一端开设有进风口,另一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管道的前端连接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管道的前端连接所述出风口。
16.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管道的前端口的周侧凸设有第一围板,所述第一围板环绕所述进风管道的周侧布置;所述第一围板可拆卸地贴合在所述进风口背侧的周缘处;所述出风管道的前端口的周侧凸设有第二围板,所述第二围板环绕所述出风管道的周侧布置;所述第二围板可拆卸地贴合在所述出风口背侧的周缘处。
1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在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之间设置隔板和中梁;利用隔板内的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与中梁内的通风风道配合,形成用于供空气流通的通道,进而使第一间室内的风能够流经该通道并进入第二间室内部,以形成风循环。在风循环过程中,可以通过气流与中梁的内壁进行换热,从而防止中梁凝露、结霜的产生,进而有效地提高中梁的除露效果。此外,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均可在隔板发泡前埋设在隔板内部,可以免去现场安装的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隔板和中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2的一剖视图。
22.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
23.图5是图3中b-b向剖视图。
24.图6是图2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图6中进风管道、出风管道和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图7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箱体;11、第一箱胆;110、第一间室;12、第二箱胆;120、第二间室;13、门体;2、隔板;21、进风管道;211、进风部;212、风门;213、第一围板;22、出风管道;221、通风孔;222、第二围板;223、封板;23、连通管;3、中梁;30、通风风道;301、进风口;302、出风口;31、主体;32、前盖。
具体实施方式
28.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
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2.目前的冰箱通常采用在中梁处饶设一圈除露管或采用加热丝加热的方式进行除露,然而,该方式不便于现场安装,且时常有安装不到位而出现凝露的现象。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34.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冰箱主要包括箱体1、第一箱胆11、第二箱胆12、门体13、隔板2和中梁3。
35.为便于描述,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表述均以冰箱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冰箱的门体13为前,相背的方向即为后,竖向方向上为上下方向。
36.箱体1采用长方体的中空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箱体1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中空壳体结构。
37.箱体1内可设置多间相互分隔的制冷间室,所隔开的每个制冷间室均可作为独立的存储空间,如冷冻室、冷藏室及变温室等,以根据食物种类的不同,满足冷冻、冷藏及变温等不同的制冷需求,并进行储藏。多间制冷间室可上下分隔布置,或左右分隔布置。
38.第一箱胆11设于箱体1内,第一箱胆11内形成第一间室110,第一间室110作为冷藏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间室110也可以是冷冻室或变温室。
39.第二箱胆12设于箱体1内,并设于第一箱胆11的下方。第二箱胆12内形成第二间室120,第一间室110和第二间室120呈上下间隔布置。第二间室120作为变温室或冷冻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间室110也可以是冷藏室。
4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内还可以设置第三箱胆,或将第一箱胆11、第二箱胆12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制冷间室。
41.门体13设于箱体1的前侧,用于启闭制冷间室。第一箱胆11和第二箱胆12的前侧具有开口,即第一间室110和第二间室120的前侧具有开口。门体13用于启闭第一间室110和第二间室120的前侧开口。
42.门体13与箱体1之间可通过铰链连接,以使冰箱的门体13可以绕铰链的轴线旋转,实现冰箱门体13的开合,启闭对应的制冷间室。可以理解的是,门体13可以设置多个,并与制冷间室一一对应设置,即分别启闭第一间室110、第二间室120等。一个门体13也可以同时启闭多个制冷间室,即门体13也可以同时启闭第一间室110和第二间室120。
43.图2是图1中隔板2和中梁3的结构示意图。
44.请参阅图1和图2,隔板2设于箱体1内,并设于第一箱胆11与第二箱胆12之间,即隔
板2设置在第一间室110和第二间室120之间。隔板2可用于支撑第一箱胆11,并使第一间室110和第二间室120上下间隔布置。
45.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箱胆11或第二箱胆12内,以用于将第一箱胆11或第二箱胆12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布置的两个制冷间室。
46.隔板2内填充有发泡材料,发泡材料填充在隔板2内部空间中,可以使隔板2具备保温、隔热的功能,进而使第一箱胆11与第二箱胆12之间,或第一间室110和第二间室120之间实现隔热的功能。
47.图3是图2的一剖视图。
48.请参阅图1至图3,中梁3设于箱体1的前侧,并设于第一箱胆11和第二箱胆12之间,即中梁3设于第一间室110和第二间室120之间。第一箱胆11前侧的底部边沿与中梁3的顶部相连,第二箱胆12的前侧的顶部边沿与中梁3的底部相连,即第一箱胆11与第二箱胆12的前侧开口之间通过中梁3进行连接,以通过中梁3来对第一箱胆11和第二箱胆12的前侧位置进行固定。
49.中梁3通常采用金属材质,如钣金件,金属材质的导热系数大。第一箱胆11和第二箱胆12低温容易传导给中梁3,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第一箱胆11和第二箱胆12低温的影响,从而使中梁3温度较低,进而容易造成中梁3表面、甚至与之连接的箱体1表面产生凝露、结霜的现象。
50.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图5是图3中b-b向剖视图。
51.请参阅图3至图5,中梁3内为中空结构,其内设有通风风道30,该通风风道30沿中梁3的长度方向延伸。中梁3内于通风风道30的一端设有进风口301,中梁3内于通风风道30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302,进而使风能够在通风风道30内流动,从通风风道30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即使得风能够沿着中梁3的长度方向流经中梁3的内部空间,并形成气流,利用气流与中梁3的内壁进行换热,从而可以防止凝露、结霜的产生。
52.请参阅图3至图5,隔板2内设有相互间隔布置的进风管道21和出风管道22。其中,进风管道21和出风管道22均埋设于隔板2的内部空间中。
53.进风管道21的前端外露于隔板2,并与第一间室110相连通。进风管道21的另一端与中梁3内的通风风道30相连通,即连接通风风道30的进风口301。
54.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管道2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靠近隔板2的一侧边沿。进风管道21的前端与通风风道30的进风口301相连通,进风管道21的后端伸出隔板2的后端,进而从第一间室110的背侧与第一间室110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进风管道21也可以不沿前后方向延伸。
55.请参阅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管道21的后端设有向上弯折延伸的进风部211,进风部211伸出隔板2的后端面。同时,第一间室110的背侧设有回风口(图中未示出),进风部211可通过管道与回风口相连通,使第一间室110内的空气能够进入进风管道21中,进而使空气能够进入通风风道30内进行除霜。
56.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部211内设有风门212,风门212可以通过电机进行旋转,进而对进风管道21进行启闭控制,进而启闭控制中梁3内的通风风道30,进而控制中梁3的除霜功能。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风门212也可以设置在进风管道21的其他位置处。
57.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管道21靠近风门212的位置设有风机(图中未示出),风机用于提供风力,使第一间室110的空气进入进风管道21,并进入中梁3内的通风风道30中。可以理解的是,风机也可以设置在进风管道21的其他位置处。
58.请参阅图3和图5,出风管道22的一端与通风风道30的另一端相连通,即出风管道22的一端与通风风道30的出风口302相连通。同时,出风管道22与第二间室120相连通。
59.第一间室110内的空气能够经进风管道21进入通风风道30,通风风道30内的空气经出风口302流向出风管道22,并流向第二间室120中,进行气流循环。气流循环过程中,空气气流与中梁3的内壁进行换热,可以防止中梁3产生凝露、结霜的现象。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管道22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进风管道21呈左右间隔布置,出风管道22靠近隔板2的另一侧边沿布置。出风管道22的前端与通风风道30的出风口302相连通,出风管道22的后端为封闭端,并埋设在隔板2的内部空间中。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管道22的底面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通风孔221,多个通风孔221呈间隔布置,每个通风孔221均与第二间室120相连通,进而使通风风道30内进入出风管道22的气流可以通过多个通风孔221分别流入到第二间室120内。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管道22的底面与隔板2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隔,且在隔板2内部设有一个或多个连通管23,多个连通管23均呈竖向布置,并与通风孔221一一对应。连通管23设于出风管道22的底面与隔板2的底面之间,连通管23的顶部连接通风孔221,连通管23的底部连通第二间室120。连通管23埋设在发泡层内,进而减小气流对隔板2的隔热效果的影响。
63.图6是图2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64.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梁3包括主体31和前盖32。主体31的内部中空,且主体31的前侧开口,通风风道30形成于主体31内。前盖32可拆卸地盖合在主体31的前侧开口处,并作为中梁3的前侧外观面。前盖32盖合在主体31的前侧开口处时,主体31和前盖32围合形成通风风道30。
65.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31一体成型在隔板2的前端部,进而使主体31可以随隔板2一起安装在箱体1内,再将前盖32盖合在主体31的前侧。
66.图7是图6中进风管道21、出风管道22和主体31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67.请参阅图6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风道30的进风口301设于主体31的背侧的一端,通风风道30的出风口302设于主体31的背侧的另一端。进风管道21的前端与主体31背侧的进风口301相接,出风管道22的前端与主体31背侧的出风口302相接,进而使进风管道21内的气流能够经进风口301进入通风风道30,并经出风口302离开通风风道30,再进入出风管道22。
68.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管道21的前端口的周侧凸设有第一围板213,第一围板213环绕进风管道21的周侧布置,并用于贴合固定在主体31的背侧。进风管道21的前端通过第一围板213可拆卸地贴合在进风口301背侧的周缘处,进而使进风管道21的前端与通风风道30的进风口301相连通。
69.同理,出风管道22的前端口的周侧凸设有第二围板222,第二围板222环绕出风管道22的周侧布置,并用于贴合固定在主体31的背侧。出风管道22的前端通过第二围板222可
拆卸地贴合在出风口302背侧的周缘处,进而使出风管道22的前端与通风风道30的出风口302相连通。
70.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管道22的后端设有封板223。封板223封堵在出风管道22的后端口处,使出风管道22的后端封闭,进而迫使出风管道22内的气流只能经通风孔221进入第二间室120。可以理解的是,封板223可以一体成型在出风管道22的后端口,也可以可拆卸地设置在出风管道22的后端口。
7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72.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在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箱胆11和第二箱胆12之间设置隔板2和中梁3;利用隔板2内的进风管道21和出风管道22与中梁3内的通风风道30配合,形成用于供空气流通的通道,进而使第一间室110内的风能够流经该通道并进入第二间室120内部,以形成风循环。在风循环过程中,可以通过气流与中梁3的内壁进行换热,从而防止中梁3凝露、结霜的产生,进而有效地提高中梁3的除露效果。此外,进风管道21和出风管道22均可在隔板2发泡前埋设在隔板2内部,可以免去现场安装的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73.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