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层压板技术领域,具体为层压板生产用卧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2.层压板是层压制品中的一种,层压制品是由两层或多层浸有树脂的纤维或织物经叠合、热压结合成的整体。层压制品可加工成各种绝缘和结构零部件,广泛应用在电机、变压器、高低压电器、电工仪表和电子设备中,层压板生产时需要通过卧式干燥机对内部水分进行去除。
3.现有的卧式干燥机结构固定,进料口处不具备自动上下料机构,使用时需要工人手动搬运层压板,体力消耗较大,无法实现持续工作,生产效率得不到提升,鉴于此,我们提出层压板生产用卧式干燥机。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层压板生产用卧式干燥机,解决了现有的卧式干燥机结构固定,进料口处不具备自动上下料机构,使用时需要工人手动搬运层压板,体力消耗较大,无法实现持续工作,生产效率得不到提升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层压板生产用卧式干燥机,包括干燥机主体,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载物板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连接轴、电机一、收卷盘、连接绳、支撑架、配重块和真空吸盘,所述安装架的外侧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无杆气缸一,所述无杆气缸一的滑块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支撑辊,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无杆气缸二,所述无杆气缸二的滑块上设置有推板,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出料架、传动辊、电机二、蜗杆和蜗轮,所述干燥机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控制面板。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在安装架的内部,所述电机一固定安装在安装架的外侧,所述收卷盘固定安装在连接轴的外侧,所述连接绳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收卷盘的外侧,所述支撑架的上端与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块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上端,所述真空吸盘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下端。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载物板位于安装架的正下方,所述连接轴设置有两个,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收卷盘在连接轴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配重块设置有两个,所述真空吸盘对称设置有九个。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在安装架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无杆气缸一与箱体一一对应,所述支撑辊在安装板的外侧转动设置有多个,所述推板的下端与支撑辊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出料架固定安装在干燥机主体远离安装架的一端,所述传动辊在干燥机主体和传动辊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多个,所述电机二固定安装在出料架的外侧,所述蜗杆转动连接在出料架的内部,所述蜗轮固定安装在传动辊的外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传动辊的上端与支撑辊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电机二的输出端与蜗杆固定连接,所述蜗轮与蜗杆为啮合连接。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层压板堆叠后放置在载物板的上端,上料机构通过真空吸盘带动最上方的层压板向上移动,无杆气缸一通过安装板将两侧的支撑辊移动至层压板的下方,真空吸盘松开层压板并使其落在支撑辊上,无杆气缸二通过推板将层压板推动至干燥机主体的内部,实现了自动上料,干燥机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辊,带动层压板水平移动,层压板烘干后从干燥机主体的另一侧移出,不需要手动搬运层压板,减小了体力的消耗,可实现持续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个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三。
17.附图标记:1、干燥机主体;2、载物板;3、安装架;4、上料机构;401、连接轴;402、电机一;403、收卷盘;404、连接绳;405、支撑架;406、配重块;407、真空吸盘;5、箱体;6、无杆气缸一;7、安装板;8、支撑辊;9、无杆气缸二;10、推板;11、传输机构;1101、出料架;1102、传动辊;1103、电机二;1104、蜗杆;1105、蜗轮;12、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2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1.参见图1-4。
22.实施例一:层压板生产用卧式干燥机,包括干燥机主体1,干燥机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载物板2和安装架3,安装架3的内部设置有上料机构4,上料机构4包括连接轴401、电机一
402、收卷盘403、连接绳404、支撑架405、配重块406和真空吸盘407,安装架3的外侧设置有箱体5,箱体5的内部设置有无杆气缸一6,无杆气缸一6的滑块上设置有安装板7,安装板7的外侧设置有支撑辊8,安装架3的内部设置有无杆气缸二9,无杆气缸二9的滑块上设置有推板10,干燥机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传输机构11,传输机构11包括出料架1101、传动辊1102、电机二1103、蜗杆1104和蜗轮1105,干燥机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2,连接轴401转动连接在安装架3的内部,电机一402固定安装在安装架3的外侧,收卷盘403固定安装在连接轴401的外侧,连接绳40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收卷盘403的外侧,支撑架405的上端与连接绳4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配重块406固定安装在支撑架405的上端,真空吸盘407固定安装在支撑架405的下端,载物板2位于安装架3的正下方,连接轴401设置有两个,电机一402的输出端与连接轴401固定连接,收卷盘403在连接轴401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配重块406设置有两个,真空吸盘407对称设置有九个,箱体5在安装架3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无杆气缸一6与箱体5一一对应,支撑辊8在安装板7的外侧转动设置有多个,推板10的下端与支撑辊8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23.干燥机主体1、电机一402、无杆气缸一6、无杆气缸二9和电机二1103分别与控制面板12为电性连接,层压板堆叠起来放置在载物板2上,电机一402带动连接轴401旋转,收卷盘403随之转动,缠绕在其上的连接绳404带动支撑架405向下移动,直到真空吸盘407与最上方的层压板接触,配重块406对真空吸盘407施加压力,使其与层压板紧密贴合,真空吸盘407对层压板进行吸附,接着电机一402带动连接轴401反向转动,支撑架405向上升起,层压板随真空吸盘407向上移动至支撑辊8的上方,接着无杆气缸一6带动安装板7移动,支撑辊8随安装板7移动至层压板的下方,随后真空吸盘407内部充气,层压板向下落入到支撑辊8上端,无杆气缸二9带动推板10移动,推板10与层压板接触后将其推动至干燥机主体1内部,之后支撑辊8和推板10复位,并重复上述操作。
24.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出料架1101固定安装在干燥机主体1远离安装架3的一端,传动辊1102在干燥机主体1和传动辊1102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多个,电机二1103固定安装在出料架1101的外侧,蜗杆1104转动连接在出料架1101的内部,蜗轮1105固定安装在传动辊1102的外侧,传动辊1102的上端与支撑辊8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电机二1103的输出端与蜗杆1104固定连接,蜗轮1105与蜗杆1104为啮合连接。层压板进入干燥机主体1内部后落在传动辊1102上端,电机二1103带动蜗杆1104旋转,蜗杆1104通过蜗轮1105带动传动辊1102旋转,传动辊1102带动层压板经过干燥机主体1的内部并向出料架1101方向移动,实现自动下料。
25.层压板堆叠起来放置在载物板2上,电机一402带动连接轴401旋转,收卷盘403随之转动,缠绕在其上的连接绳404带动支撑架405向下移动,直到真空吸盘407与最上方的层压板接触,配重块406对真空吸盘407施加压力,使其与层压板紧密贴合,真空吸盘407对层压板进行吸附,接着电机一402带动连接轴401反向转动,支撑架405向上升起,层压板随真空吸盘407向上移动至支撑辊8的上方,接着无杆气缸一6带动安装板7移动,支撑辊8随安装板7移动至层压板的下方,随后真空吸盘407内部充气,层压板向下落入到支撑辊8上端,无杆气缸二9带动推板10移动,推板10与层压板接触后将其推动至干燥机主体1内部,之后支撑辊8和推板10复位,并重复上述操作,层压板进入干燥机主体1内部后落在传动辊1102上端,电机二1103带动蜗杆1104旋转,蜗杆1104通过蜗轮1105带动传动辊1102旋转,传动辊
1102带动层压板经过干燥机主体1的内部并向出料架1101方向移动,实现自动下料,不需要手动搬运层压板,减小了体力的消耗,可实现持续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上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范围的前提下,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