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料机构的制作方法-ag尊龙凯时

文档序号:10970549来源:国知局
取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料机构,解决了上层板左右传输速度不一而上层板容易损坏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抓取橡胶条的抓取组件、用于驱动抓取组件纵向运动以抓取橡胶条后脱离传送带的纵向驱动组件以及与橡胶条抵触并提供驱动橡胶条从抓取组件上脱离的驱动力的下料组件;纵向驱动组件包括上层板与纵向设置以驱动上层板纵向运动的第一驱动件,上层板与第一驱动件的驱动轴之间设有用于将上层板与第一驱动件的驱动轴旋转连接的连接组件,抓取组件与下料组件均位于上层板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取料机构,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驱动件的驱动轴连接,以使得上层板能够发生旋转以消除两侧传输速度不一致而产生的内应力,提高结构稳定性。
【专利说明】
取料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圈生产制造,特别涉及取料机构。【背景技术】
[0002]平板硫化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硫化所需的压力和温度。压力由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缸产生,温度由加热介质(通常为蒸汽、导热油等,过热水也有用)所提供。输送带平板硫化机主要用于硫化平型胶带、胶板、高分子等平板类产品的成型,它具有热板单位面积压力大,设备操作可靠、维修量少等优点。
[0003]申请号201110445148.2公开的平板硫化机,其主要由包括油箱、高压栗装置、控制阀组和低压栗装置,所述的油箱上安装有高压栗装置、液位计、回油过滤器、调压阀组、冷却器、控制阀组、低压栗装置、空气滤清器和电接点压力表,所述的高压栗装置与液位计连接,所述的高压栗装置与控制阀组连接,所述的控制阀组与调压阀组连接,所述的调压阀组与回油过滤器连接,所述的调压阀组与冷却器连接,所述的冷却器与控制阀组连接。
[0004]因此可以直接通过上述的平板硫化机进行密封圈的生产,在传统生产密封圈的过程中,需要工人将切割好的橡胶条一条一条的放置到平板硫化机上的模具内,放置完成后, 再启动平板硫化机以进行生产;此过程效率低下,为此设计了一套自动化流水线且但是该自动化流水线的上层板均被固定,若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上层板左右侧的传输速度不一致时,容易增大上层板的内应力,进而造成损坏,所以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料机构,能有效避免上层板左右侧的传输速度不一致而造成上层板内应力增大的情况。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种取料机构,包括用于同时刺入橡胶条以抓取于传送带上传输的多条橡胶条的抓取组件、用于驱动抓取组件纵向运动以抓取橡胶条后脱离传送带的纵向驱动组件以及与橡胶条抵触并提供驱动橡胶条从抓取组件上脱离的驱动力的下料组件;所述纵向驱动组件包括上层板与纵向设置以驱动上层板纵向运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传送带的两侧,所述上层板与第一驱动件的驱动轴之间设有用于将上层板与第一驱动件的驱动轴旋转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抓取组件与下料组件均位于上层板上。
[0008]采用上述方案,取料机构中的抓取组件对多条橡胶条进行同时抓取,之后再通过纵向驱动组件驱动被抓取组件抓住的多条橡胶条脱离传送带,当需要同时放置多条橡胶条至模具上时,通过下料组件以将多条橡胶条同时从抓取组件上取下,实现通过自动化的取料与下料,并且能够保证多条橡胶条的受热时间相同,提高橡胶圈制作过程的稳定性,通过自动化设备对人工放置的过程进行替代,不仅能保证同时放置多条橡胶条,也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能,位于传送台两侧的第一驱动件上均通过连接组件与上层板连接,则当在通过横向驱动组件运输过程中,由于误操作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两侧的运输速度不一致,则会导致上层板的两侧出现一前一后的情况,若上层板与第一驱动件为直接固定连接,则会存在上层板由于两侧运输速度不一致而产生内应力,进而导致断裂的情况,对设备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以采用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驱动件的驱动轴连接,以使得上层板能够发生旋转以消除两侧传输速度不一致而产生的内应力,即当两侧的传输速度不一致或者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碰撞时,则两侧的第一驱动件会产生前后不一的位置上,即不会处于水平直线上,使得靠前的第一驱动件上的连接板发生旋转,同时靠后的第一驱动件上的连接板也发生旋转,实现一定缓冲以降低若上层板被完全固定而导致内应力过大的问题。
[0009]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与固定轴,所述连接板与第一驱动件的驱动轴旋转连接,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层板固定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轴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连接板的两侧。[〇〇11]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供第一驱动件的驱动轴穿设的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位于连接板的中部。
[0012]采用上述方案,固定轴分别设置于连接板的两侧能够使得上层板与连接板完全固定,能够保证连接板与上层板的运动轨迹相同,而安装孔位于连接板的中部使得旋转过程更加容易实现且更加稳定,当上层板发生旋转时能够带动位于传送带两侧的连接板均发生旋转,实现上层板通过旋转以降低内应力的功能。
[0013]作为优选,所述抓取组件包括中层板、与中层板固定连接且通过刺入橡胶条以抓取橡胶条的抓取件以及与上层板固定连接且用于驱动中层板纵向运动的第二驱动件。
[0014]采用上述方案,抓取件为针状物件,通过将抓取件刺入到橡胶条中,由于橡胶条具有弹性,使得在被抓取件刺入之后通过弹性力以挤压抓取件,使得抓取件与橡胶条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在未受到外力的作用下时,橡胶条会随着抓取件运动而运动,从而实现抓取的功能,而抓取件设置有多组以抓取多条橡胶条,而抓取件固定在中层板上,第二驱动件优选为气缸,使得第二驱动件只需要驱动中层板纵向运动,即可实现对多组抓取件的纵向驱动,且能保证同时驱动抓取件刺入橡胶条上,以提高抓取的稳定性。
[0015]作为优选,所述抓取件设有多个且沿橡胶条放置方向并排设置。
[0016]作为优选,所述抓取件为钢针。
[0017]采用上述方案,因为橡胶条本身宽度较小,若纵向并排设置或者其他方式设置,则会增大钢针没有插入橡胶条而无法抓取的风险,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0018]作为优选,所述中层板上设有长腰孔,且所述中层板上位于长腰孔处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板,所述抓取件与固定板相互固定连接。[〇〇19]采用上述方案,长腰孔能便于固定板的调节安装,方便将抓取件与传送带上的橡胶条对应,便于取料机构能够同时将多条橡胶条抓取,使得在安装过程中调节更加的便捷, 提高安装过程中的便捷度,同时也便于后期的维护。
[0020]作为优选,所述长腰孔沿传送带传输方向设置,所述长腰孔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中层板的两侧。
[0021]采用上述方案,沿传送带传输方向设置能够有效的较少长腰孔的数量,只需要设置一个或者两个即可实现对抓取件的安装,同时也能满足对多条橡胶条的同时抓取的功能,若沿着橡胶条放置方向设置,则需要设置需要抓取橡胶条的相同数量的长腰孔,且每个长腰孔与橡胶条一一对应,在此过程中,多个长腰孔横向排布于中层板上会导致中层板的结构强度下降,存在断裂的风险,同时若需要增加抓取橡胶条的数量,则需要更换另外一块具有与需要抓取橡胶条相同数量的长腰孔的中层板,需要重新拆卸以及安装,给生产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优选采用沿传输带传输方向设置,同时长腰孔对称设置,能保证同时对一条橡胶条的两侧进行抓取,提高抓取的成功率,降低为抓取到橡胶条而无法完成一次成功的生产的风险。
[0022]作为优选,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与上层板相互连接的下层板,所述下层板上设有供抓取件穿过的穿设槽,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带有橡胶条的抓取件于穿设槽内纵向运动以使得橡胶条与下层板抵触并脱离抓取件。
[0023]采用上述方案,第二驱动件提供一个驱动力,使得将带有橡胶条的抓取件从穿设槽内收回,在纵向运动过程中,由于穿设槽的设置,使得抓取件可以从穿设才内收回,而橡胶条则与下层板的下侧面相互抵触,同时通过下侧板对橡胶条提供一个抵触力,使得抓取件从橡胶条内慢慢脱离,从而使得橡胶条从抓取件上脱离而落下至模具上,实现下料的功能,而第二驱动件优选为气缸,整个结构简单,且容易实现,成本低廉。
[00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驱动件的驱动轴连接,以使得上层板能够发生旋转以消除两侧传输速度不一致而产生的内应力,提高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
[0026]图1为取料机构左右传输速度相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〇27]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不意图;[〇〇28]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〇〇29]图4为图1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5为取料机构左右传输速度不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抓取组件;11、中层板;111、长腰孔;112、固定板;12、抓取件;13、第二驱动件;2、纵向驱动组件;21、上层板;22、第一驱动件;3、下料组件;31、下层板;32、穿设槽;4、限位组件;41、限位轴;42、限位套;5、调节组件;51、调节杆;52、调节件;6、连接组件;61、连接板;62、固定轴;63、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34]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取料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同时刺入橡胶条以抓取于传送带上传输的多条橡胶条的抓取组件1、用于驱动抓取组件1纵向运动以抓取橡胶条后脱离传送带的纵向驱动组件2以及与橡胶条抵触并提供驱动橡胶条从抓取组件1上脱离的驱动力的下料组件3。[〇〇35]如图1所示,纵向驱动组件2包括上层板21与第一驱动件22,上层板21与第一驱动件22的驱动轴固定连接,第一驱动件22纵向设置以驱动上层板21纵向运动,抓取组件1与下料组件3均位于上层板21上。第一驱动件22优选为气缸,且纵向向上设置,如果等效可以替换成同样功能的驱动组件,同样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例如通过电机带动皮带轮驱动上层板21在纵向方向运动。第一驱动件22通过螺栓固定在传送台上,此处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驱动件22与传送台可以通过螺栓而相对的固定在一起,或者可以通过粘接、卡接等惯用方式达到固定连接的目的,上述的连接方式,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手段,此处不作详述。同时第一驱动件22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传送台的两侧,以通过两侧驱动上层板21以达到更加稳定的效果。
[0036]上层板21与第一驱动件22的驱动轴可以直接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连接组件6连接,如图5所示,连接组件6包括连接板61与固定轴62,连接板61与第一驱动件22的驱动轴旋转连接,固定轴62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层板21固定连接。固定轴62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连接板61的两侧。且通过两个固定轴62将连接板61与上层板21固定,该处的固定采用通过螺栓或者其他可以等效替代的结构,且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连接板61上设有供第一驱动件22的驱动轴穿设的安装孔63,且所述安装孔63位于连接板61的中部,且第一驱动件22的驱动轴穿设于安装孔63后,使得连接板61能够以第一驱动件22的驱动轴为轴心旋转。即位于传送台两侧的第一驱动件22上均通过连接组件6与上层板21连接,则当在通过横向驱动组件运输过程中,由于误操作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两侧的运输速度不一致,则会导致上层板21的两侧出现一前一后的情况,若上层板21与第一驱动件22为直接固定连接,则会存在上层板21由于两侧运输速度不一致而产生内应力,进而导致断裂的情况,对设备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以采用通过连接组件6与第一驱动件22的驱动轴连接,以使得上层板21能够发生旋转以消除两侧传输速度不一致而产生的内应力,即当两侧的传输速度不一致或者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碰撞时,则两侧的第一驱动件22会产生前后不一的位置上,即不会处于水平直线上,使得靠前的第一驱动件22上的连接板61发生旋转,同时靠后的第一驱动件22上的连接板61也发生旋转,实现一定缓冲以降低若上层板21被完全固定而导致内应力过大的问题。
[0037]如图1至2所示,抓取组件1包括中层板11、与中层板11固定连接且通过刺入橡胶条以抓取橡胶条的抓取件12以及与上层板21固定连接且用于驱动中层板11纵向运动的第二驱动件13。中层板11位于上层板21的下侧,且第二驱动件13优选为气缸,且纵向向下设置, 如果等效可以替换成同样功能的驱动组件,同样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例如通过电机带动皮带轮驱动上层板21在纵向方向运动。中层板11上设有长腰孔111,且中层板11上位于长腰孔111处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板112,抓取件12与固定板112相互固定连接。抓取件12 为针状物件,优选为钢针,且钢针设置有多个,优选为三个,同时并排设置。在此过程中,钢针与固定板112—体连接,而钢针可以横向并排设置也可以纵向并排设置,或者斜着设置以及品字形设置,以上均是等效替换的方式,故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横向并排设置的方式,因为橡胶条本身宽度较小,若纵向并排设置或者其他方式设置,则会增大钢针没有插入橡胶条而无法抓取的风险。
[0038]长腰孔111沿传送带传输方向设置,沿传送带传输方向设置能够有效的较少长腰孔111的数量,只需要设置一个或者两个即可实现对抓取件12的安装,同时也能满足对多条橡胶条的同时抓取的功能,同时长腰孔111还可以沿着橡胶条放置方向设置,此时则需要设置需要抓取橡胶条的相同数量的长腰孔111,且每个长腰孔111与橡胶条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沿传送带传输方向设置,且长腰孔111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中层板11的两侧。
[0039]如图3所示,上层板21与中层板11之间设有用于限制中层板11横向运动的限位组件4。限位组件4包括与中层板11固定连接的限位轴41以及供限位轴41穿设且与上层板21固定连接的限位套42。限位套42与上层板21通过螺栓连接,同时在限位轴41被带动纵向运动过程中,不会脱离限位套42,始终保持穿设于限位套42中,限位组件4能保证中层板11在纵向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能够有效的保证运动过程中的轨迹始终保持直上直下,大大提尚在驱动抓取件12抓取橡|父条的可靠性,提尚结构的稳定性。
[0040]如图1与4所示,下料组件3包括与上层板21相互连接的下层板31,上层板21与下层板31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的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包括调节杆51与调节件 52,调节件52的一端与上层板2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设于下层板31,调节件52套设于调节杆 51上且相互螺纹连接以驱动下层板31纵向运动,调节件52优选为螺母,调节件52套设在调节杆51上且相互通过螺纹连接,调节杆51的一端穿设于上层板21上,并通过两个调节件52 固定上层板21,两个调节件52分别位于上层板21的两侧,以将上层板21纵向的自动度所限制,调节杆51的另一端穿设于下层板31上,并通过两个调节件52固定下层板31,两个调节件 52分别位于下层板31的两侧,以将下层板31纵向的自动度所限制。当需要调节的时候,通过调节下层板31两侧的调节件52,通过旋转调节件52以使得下层板31能够纵向移动以实现调节高度的功能,便于维护与使用。下层板31上设有供抓取件12穿过的穿设槽32,第二驱动件 13驱动带有橡胶条的抓取件12于穿设槽32内纵向运动以使得橡胶条与下层板31抵触并脱离抓取件12。[0041 ]取料机构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〇〇42]如图1与5所示,首先传动带上具有多个橡胶条,并将该多个橡胶条传输至取料机构处,第一驱动件22驱动上层板21向下运动,使得下层板31压住橡胶套,之后在通过第二驱动件13驱动中层板11向下运动,使得对应的抓取件12穿设至对应的橡胶条中,以将多个橡胶条固定,并抓取,再通过第一驱动件22驱动上层板21向上运动以使得橡胶条脱离传动带, 之后通过横向的气缸驱动取料机构沿着传输台运动,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传输台上两侧的传输速度不一致,使得靠前的第一驱动件22上的连接板61发生旋转,同时靠后的第一驱动件 22上的连接板61也发生旋转,直至传输至模具,此时由于横向传输的行程一致,使得分别位于两侧的连接板61恢复至初始位置即两个第一驱动件22平齐,当到达模具处后,第二驱动件13驱动中层板11向上运动,使得将带有橡胶条的抓取件12从穿设槽32内收回,在纵向运动过程中,由于穿设槽32的设置,使得抓取件12可以从穿设才内收回,而橡胶条则与下层板 31的下侧面相互抵触,同时通过下侧板对橡胶条提供一个抵触力,使得抓取件12从橡胶条内慢慢脱离,从而使得橡胶条从抓取件12上脱离而落下至模具上。
【主权项】
1.一种取料机构,其特征是:包括用于同时刺入橡胶条以抓取于传送带上传输的多条 橡胶条的抓取组件(1)、用于驱动抓取组件(1)纵向运动以抓取橡胶条后脱离传送带的纵向 驱动组件(2)以及与橡胶条抵触并提供驱动橡胶条从抓取组件(1)上脱离的驱动力的下料 组件(3);所述纵向驱动组件(2)包括上层板(21)与纵向设置以驱动上层板(21)纵向运动的 第一驱动件(22),所述第一驱动件(22)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传送带的两侧,所述上层板(21)与第一驱动件(22)的驱动轴之间设有用于将上层板(21)与第一驱动件(22)的驱动轴 旋转连接的连接组件(6),所述抓取组件(1)与下料组件(3)均位于上层板(2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连接板(61)与固 定轴(62),所述连接板(61)与第一驱动件(22)的驱动轴旋转连接,所述固定轴(62)的一端 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层板(2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固定轴(62)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 于连接板(61)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61)上设有供第一驱动件(22)的驱动轴穿设的安装孔(63),且所述安装孔(63)位于连接板(61)的中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抓取组件(1)包括中层板(11)、与中 层板(11)固定连接且通过刺入橡胶条以抓取橡胶条的抓取件(12)以及与上层板(21)固定 连接且用于驱动中层板(11)纵向运动的第二驱动件(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抓取件(12)设有多个且沿橡胶条放 置方向并排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抓取件(12)为钢针。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中层板(11)上设有长腰孔(111),且 所述中层板(11)上位于长腰孔(111)处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板(112),所述抓取件(12)与固 定板(112)相互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长腰孔(111)沿传送带传输方向设 置,所述长腰孔(111)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中层板(11)的两侧。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下料组件(3)包括与上层板(21)相 互连接的下层板(31),所述下层板(31)上设有供抓取件(12)穿过的穿设槽(32),所述第二 驱动件(13)驱动带有橡胶条的抓取件(12)于穿设槽(32)内纵向运动以使得橡胶条与下层 板(31)抵触并脱离抓取件(12)。
【文档编号】b29c35/04gk205660969sq201620533615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日
【发明人】付建明, 吴广斌
【申请人】宁波胶点密封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