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公园地面的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公园地面的施工方法,包括地形设计、水体规划、植物种植、硬质景观和地下管网,地形设计是指公园区域内的微地形的规划设计,根据公园场地的地表现状,合理规划一系列的高低不一的小地形,使得各地形之间的地表水能自然排放,本发明通过城市公园的地形、水体、植物、硬质景观,采用雨水收集、滞留、渗透、净化、利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其层级结构明确,地表雨水排放净化有序,城市雨水局部循环,节约了城市的水资源,补充地下水,功能完善和布局合理。
【专利说明】
一种环保公园地面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公园地面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供人们游玩的公园越来越多,但是现有的公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公园内涝、池塘水质变差,需要不断的更换新的水源来维持公园的自然环境,这样一来既浪费水资源,又浪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公园地面的施工方法,通过城市公园的地形、水体、植物、硬质景观,采用雨水收集、滞留、渗透、净化、利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其层级结构明确,地表雨水排放净化有序,城市雨水局部循环,节约了城市的水资源,补充地下水,功能完善和布局合理。
[000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地形设计、水体规划、植物种植、硬质景观和地下管网。
[0005]地形设计是指公园区域内的微地形的规划设计,根据公园场地的地表现状,合理规划一系列的高低不一的小地形,使得各地形之间的地表水能自然排放;
水体规划是指结合地形设计,将微地形所形成的谷地利用水系规划进行连通,在该区域的高程最低处设置集水池,汇集四面八方的来水,水系规划要蜿蜒曲折,尽可能地延长滞留的时间,让区域内的地表水能得到充分的渗透和净化,以改善汇集的水质;
植物种植是指根据地形的高低进行植物种类,在高处种植耐干旱植物,比如松树、雪松、红楓,而在低处种植一些中性植物,比如樟树、木芙蓉、杜英,而在水系区域则种植耐水植物,耐水植物有吸污能力,比如水杉、池杉、黄菖蒲、芦苇;
硬质景观是指在公园广场、铺装,水体驳岸、公园道路、公园景观建筑和景观小品,在公园广场、铺装、园路采用透水材质的铺装材料,让地表水能渗透至土壤,同时又能满足硬质景观的功能要求,而在水体驳岸采取自然是驳岸为主,其类型有自然缓坡、自然置石自然材料所形成的驳岸;
地下管网是指根据该公园区域内的汇集的集水池的容量,铺放地下管道,其公园区域内的地下管网连通所有微地形的所需水的高地,满足公园植物生长的需要,地下管网的水源为集水池,通过人工加压,让集水池内的干净水能输送到该公园区域各个地方,把净化收集后的水进行利用,从而使得雨水可持续、循环利用。
[0006]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城市公园的地形、水体、植物、硬质景观,采用雨水收集、滞留、渗透、净化、利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其层级结构明确,地表雨水排放净化有序,城市雨水局部循环,节约了城市的水资源,补充地下水,功能完善和布局合理。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a-a的剖视图。
[0009]图3为图1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附图1-3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旨在帮助阅
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但不能对本发明的实施和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定。
[0011]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地形设计、水体规划、植物种植、硬质景观和地下管网。
[0012]地形设计是指公园区域内的微地形的规划设计,根据公园场地的地表现状,合理规划一系列的高低不一的小地形,使得各地形之间的地表水能自然排放;
水体规划是指结合地形设计,将微地形所形成的谷地利用水系规划进行连通,在该区域的高程最低处设置集水池,汇集四面八方的来水,水系规划要蜿蜒曲折,尽可能地延长滞留的时间,让区域内的地表水能得到充分的渗透和净化,以改善汇集的水质;
植物种植是指根据地形的高低进行植物种类,在高处种植耐干旱植物,比如松树、雪松、红楓,而在低处种植一些中性植物,比如樟树、木芙蓉、杜英,而在水系区域则种植耐水植物,耐水植物有吸污能力,比如水杉、池杉、黄菖蒲、芦苇;
硬质景观是指在公园广场、铺装,水体驳岸、公园道路、公园景观建筑和景观小品,在公园广场、铺装、园路采用透水材质的铺装材料,让地表水能渗透至土壤,同时又能满足硬质景观的功能要求,而在水体驳岸采取自然是驳岸为主,其类型有自然缓坡、自然置石自然材料所形成的驳岸;
地下管网是指根据该公园区域内的汇集的集水池的容量,铺放地下管道,其公园区域内的地下管网连通所有微地形的所需水的高地,满足公园植物生长的需要,地下管网的水源为集水池,通过人工加压,让集水池内的干净水能输送到该公园区域各个地方,把净化收集后的水进行利用,从而使得雨水可持续、循环利用。
[0013]本发明的规划布局:其为一个系统的规划布局,主要规划结构为一湖心、多小水的规划布局,一湖心主要指区域内的集水池,全区域内所有的水都汇集至此,形成一个较大的湖面,以满足该区域内用水需求,多小水是指由微地形所形成的不同大小的谷地,形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小水面,这些小型水体是该区域内的源头水体,通过曲折水系,将源头水体内的水自然排放至中心水体。
[0014]本发明的地形设计:根据公园的地表地貌进行微地形的规划设计,在原地最高处继续增加高地形,在原地最低处设置集水池,在最高处和最低处之间分别设有各种类型的小坡地和小水体,该区域的最尚处标尚为3 - 5米,微地形的顶点标尚为1- 2米,最低处的标尚为-2米以下,而在各种类型的水体底面标高为-0.6至-1.5米,并种植符合道路环境要求的植物,形成各种空间层次变化的绿化景观。
[0015]本发明的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由公园内各种微地形所形成的地表排水,汇集至各种类型的小水体,形成该区域内的水体源,再由各种类型的水体源流出,经过各种类型曲折水系,通过自然排放的动力,最终汇集至该区域内的集水池,过量的水则通过管道排入市政管道直接排放。
[0016]本发明的给水系统:给水系统是指利用已经收集的雨水,通过人工供水系统,根据城市公园内植物的需水状况,进行给水管网的布置,从而达到净化雨水的循环利用,其雨水利用的途径有:地下水补给、公园的水景、城市道路广场的净洗以及公园绿化用水。
[0017]本发明景观绿化:景观绿化是指通过点、线、面的系统布局,从而形成一中心、多景带的景观结构,一中心是指收集池周边的景观设计,而多景带是指水系景观带,在中心景观节点上主要通过植物种植、地形设计、驳岸设计、广场景观进行景观营造,让人们既能亲水、玩水,又能感受由水体而带来的空气清凉的感觉;而在水系景观带的景观上,通过水系驳岸和园林植物来体现,水系驳岸使用自然材料构成,而水系园林植物选择具有景观价值高、吸污能力强、耐水湿的植物种类,通过群落配置的手法,营造水系景观,从而实现“道路景观、雨水循环”的景观效果,其选择的植物种类有:矮化美人蕉、黄菖蒲、再立花、水葱、芦苇、大菖蒲。
[001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环保公园地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形设计、水体规划、植物种植、硬质景观和地下管网,地形设计是指公园区域内的微地形的规划设计,根据公园场地的地表现状,合理规划一系列的高低不一的小地形,使得各地形之间的地表水能自然排放;水体规划是指结合地形设计,将微地形所形成的谷地利用水系规划进行连通,在该区域的高程最低处设置集水池,汇集四面八方的来水,水系规划要蜿蜒曲折,尽可能地延长滞留的时间,让区域内的地表水能得到充分的渗透和净化,以改善汇集的水质;植物种植是指根据地形的高低进行植物种类,在高处种植耐干旱植物,比如松树、雪松、红楓,而在低处种植一些中性植物,比如樟树、木芙蓉、杜英,而在水系区域则种植耐水植物,耐水植物有吸污能力,比如水杉、池杉、黄菖蒲、芦苇;硬质景观是指在公园广场、铺装,水体驳岸、公园道路、公园景观建筑和景观小品,在公园广场、铺装、园路采用透水材质的铺装材料,让地表水能渗透至土壤,同时又能满足硬质景观的功能要求,而在水体驳岸采取自然是驳岸为主,其类型有自然缓坡、自然置石自然材料所形成的驳岸;地下管网是指根据该公园区域内的汇集的集水池的容量,铺放地下管道,其公园区域内的地下管网连通所有微地形的所需水的高地,满足公园植物生长的需要,地下管网的水源为集水池,通过人工加压,让集水池内的干净水能输送到该公园区域各个地方,把净化收集后的水进行利用,从而使得雨水可持续、循环利用。
【文档编号】e02b3/06gk105971319sq201610413388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4日
【发明人】陈晓刚, 林想
【申请人】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