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交通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道岔式匝道合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道路立交合流,包括主线合流、枢纽匝道合流、集散匝道合流、连续合流等内容,是依据交通量大小,按车道数和通行能力平衡的原则决定车道规模及布置形式,因此往往预测年交通量一经确定,道路立交分合流上下游的车道规模及断面几何尺寸基本固定,并通过地面标线体现。
3.然而,道路实际运行中,存在着高峰/平峰运行、交通事故、紧急情况等各类工况,同时预测交通量和实际交通量之间势必产生差异,因此始终如一的上下游车道规模显然难以适应特定情况下的特定需求,这类不适应可主要体现于对上游两根匝道的车道规模、合流后下游主线的总车道规模的不同需求。
4.同时,当遇到建设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协调上下游道路的车道规模和交通组织,往往出现两难的局面,无法两全其美。
5.如若可根据不同工况和实际交通需求,通过在合流区设置道岔式的可变标线系统,结合上游道路的实时交通流量分布情况,对上游道路接入合流区域的车道规模进行动态调整,则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6.对于这种临时调整车道规模的情况,目前多采用设置临时分隔物的措施,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7.1、处置、调整依赖人工,响应速度慢,不能做到第一时间调整到位,灵活性不足,并可能存在二次干扰;
8.2、物理分隔物对行车安全存在隐患;
9.3、分隔物及围挡的设置需耗费人力,且对施工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10.因此,如何实现对道路标线进行动态管理,根据交通运行的不同工况,按需分配上游接入车道的资源分配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1.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道岔式匝道合流控制装置,实现的目的是对道路标线进行动态管理,根据交通运行的不同工况,按需分配上游接入车道的资源分配,合理控制合流后的主线工程规模,提高道路利用率并有效节约工程造价。
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道岔式匝道合流控制装置,设置于两条以上上游匝道合并至一条下游主线的路段;两条以上所述上游匝道与所述下游主线之间设有合流渐变段。
13.包括可变标牌显示板、可变标线显示板、控制器和路况检测装置;
14.每一所述上游匝道在对应车辆进入所述合流渐变段的每一车道均设有所述可变标牌显示板和所述可变标线显示板;
15.每一所述上游匝道至所述下游主线的路面下均设有所述路况检测装置;
16.所述路况检测装置与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连接,将采集到的车流量和车速信息发送给所述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
17.所述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根据所述车流量和车速信息,判断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控制器改变每一所述可变标线显示板在相应的所述上游匝道至所述合流渐变段之间显示的引导标线及导向箭头,分配进入所述合流渐变段的车道。
18.优选的,每一所述可变标牌显示板均用于发布所述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发布的相应的所述匝道的当前信息、前方主线信息和综合信息。
19.优选的,每一所述可变标线显示板均包括灯板及内置控制器。
20.优选的,每一所述可变标牌显示板均通过龙门架设置在相应的所述匝道的车道上方。
21.优选的,两条以上所述上游匝道以及相应的所述下游主线的路段均为高架道路、城市快速路或者隧道。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3.本发明对道路标线进行动态管理,根据交通运行的不同工况,按需分配上游接入车道的资源分配,合理控制合流后的主线工程规模,提高道路利用率并有效节约工程造价。
24.本发明在有限的道路资源或建设条件制约下,显著提高上下游道路资源的利用率,增强道路对各类交通工况的适应性,与交通需求进行更精准的匹配,提高设施的灵活性和建造性价比。
2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变标线系统断面图。
27.图2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另一工况的可变标线系统断面图。
28.图3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变标线显示板示意图。
29.图4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变标线系统平面图。
30.图5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另一工况的可变标线系统平面图。
31.图6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应用在a、b两条匝道的可变标线系统断面图。
32.图7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应用在另一工况的a、b两条匝道的可变标线系统断面图。
33.图8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应用在a、b两条隧道的可变标线系统断面图。
34.图9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应用在另一工况的a、b两条隧道的可变标线系统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实施例
36.如图1至图9所示,道岔式匝道合流控制装置,设置于两条以上上游匝道合并至一条下游主线的路段;两条以上上游匝道与下游主线之间设有合流渐变段。
37.包括可变标牌显示板、可变标线显示板、控制器和路况检测装置;
38.每一上游匝道在对应车辆进入合流渐变段的每一车道均设有可变标牌显示板和可变标线显示板;
39.每一上游匝道至下游主线的路面下均设有路况检测装置;
40.路况检测装置与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连接,将采集到的车流量和车速信息发送给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
41.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根据车流量和车速信息,判断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控制器改变每一可变标线显示板在相应的上游匝道至合流渐变段之间显示的引导标线及导向箭头,分配进入合流渐变段的车道。
42.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可变标牌显示板均用于发布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发布的相应的匝道的当前信息、前方主线信息和综合信息。
43.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可变标线显示板均包括灯板及内置控制器。
44.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可变标牌显示板均通过龙门架设置在相应的匝道的车道上方。
45.在某些实施例中,两条以上上游匝道以及相应的下游主线的路段均为高架道路、城市快速路或者隧道。
46.如图6和图7所示,在城市交通中,立交匝道流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尤其在早晚高峰时期呈现不同的交通特征,a匝道与b匝道的流量峰值不同步,但合流之后的总流量几乎一致,由于土地资源受限,往往下游车道规模不能做到同时满足两个匝道最大规模之和的需求。
47.本发明能够在满足匝道和主线各自的通行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分配合流区域的上游匝道车道规模,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目的,从而提高工程可实施性及交通适应性。
48.如图8和图9所示,在隧道中,断面的尺寸对投资影响较大,下游隧道的车道规模在某些情况下仅能满足其自身的通行能力需要,与上游车道规模完美匹配较为困难。如果能够根据匝道的实时流量,配合交通管制手段,在满足车道基本通行条件的前提下,动态控制匝道车道规模,缩减合流后的主线工程规模,既有利于工程造价的节省,又能够满足各类交通量情况下的通行需求。
4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