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长结焦时间下降低煤气消耗的控制方法与流程-ag尊龙凯时

文档序号:29948992发布日期:2022-05-07 17:2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焦炉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炉长结焦时间下降低煤气消耗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大型焦炉结焦时间大于22h时即为低负荷生产状态,称为延长结焦时间状态下的生产。焦炉在长结焦时间下基本处于闷炉状态,在推焦前的数小时内,焦饼已经完全成熟,基本不吸收热量或吸收很少的热量,此时继续供热将浪费大量煤气还易引起焦炭过火现象。因而,在焦炉长结焦时间下如何安全有效降低煤气消耗,节约能源,是焦炉生产从业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焦炉长结焦时间下降低煤气消耗的控制方法,在不影响焦炭质量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焦炉结焦末期煤气消耗,节能效益显著。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焦炉长结焦时间下降低煤气消耗的控制方法,在需控温炭化室推焦前4小时开始进行控温节约煤气操作,降低该炭化室供热量;至少包括:
5.s1、将炭化室对应燃烧室煤气供给速率降至初始状态时的一半,将相邻号燃烧室煤气供给速率降至初始状态时的1/3,保持2小时;
6.s2、将炭化室对应燃烧室煤气供给速率恢复初始状态,将相邻号燃烧室煤气供给速率恢复初始状态,加热2小时;
7.s3、对该炭化室进行出焦操作,至此完成一个炉号操作。
8.优选地,所述控制方法编组进行,以6个炉号为一组,每次操作时对一组进行操作,在打开上一组炉号时,同时完成对下一组炉号的关闭,降低人员进入焦炉地下室频次。
9.优选地,焦炉处于长结焦时间下,焦炉结焦时间大于25小时。
10.优选地,单独监控焦炉的炉头温度,炉头温度不低于1100℃;单独控制边炉,降低调控幅度或不进行调控。
11.优选地,所述控制方法编组数为十。
12.优选地,煤气供给速率通过调节旋塞完成。
13.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4.本发明无需新增任何工艺设备,操作方法简单,1-2人即可进行操作,以6个炉号为一组,对炉温影响较小,劳动效率较高;不影响焦炭成熟还可改善焦炭过火现象;节能效果显著,在32小时结焦时间下,结焦末期连续控制加热,一个周转内每个炉号可节省煤气用量90-100m3,对生产的适应性强,可以随时终止或调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图。
16.其中:1、6#燃烧室;2、7#燃烧室;3、6#炭化室。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18.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19.一种焦炉长结焦时间下降低煤气消耗的控制方法,基于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的焦炉,该焦炉的型号为jn60-6;在需控温炭化室推焦前4小时开始进行控温节约煤气操作,降低该炭化室供热量,具体操作方法为:将炭化室对应燃烧室煤气调节旋塞关闭1/2,将相邻号燃烧室煤气调节旋塞关闭1/3,关闭时间为2小时,2小时后再将旋塞开正,恢复加热2小时,然后该炭化室进行出焦操作,至此完成一个炉号操作。
20.所述的操作可以编组进行,以6个炉号为一组,每次操作时对一组进行操作,在打开上一组炉号时,可以同时完成对下一组炉号的关闭,降低人员进入焦炉地下室频次。
21.所述焦炉处于长结焦时间下,焦炉结焦时间必须大于25小时,焦炉结焦时间越长控温时间可适当延长,调节旋塞调整幅度也可加大。
22.所述焦炉炉头温度要单独监控,要求不低于1100℃;边炉(1#、61#燃烧室)要单独控制,降低调控幅度或不进行调控;遇到生产节奏发生变化时,可随时终止此种操作或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23.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首先简介焦炉加热煤气流程及生产操作流程:
24.⑴
焦炉加热煤气流程:焦炉煤气

焦炉煤气主管

焦炉煤气支管

调节旋塞

孔板盒

交换旋塞

横排管

下喷管

砖煤气道

进入燃烧室立火道与空气混合燃烧,给炭化室供热。
25.炭化室供热方式:每个炭化室两侧均有一燃烧室,两个燃烧室同时给炭化室供热,例如3号炭化室由3号燃烧室和4号燃烧室同时供热,4号炭化室由4号燃烧室和5号燃烧室同时供热。
26.⑵
焦炉生产操作流程:焦炉炭化室内焦炭加热成熟后,由推焦车推焦杆推出,推焦流程为5-2串序,具体如下:
27.1-6签号:1、6、11、16、21、26、31、36、41、46、51、56
28.3-8签号:3、8、13、18、23、28、33、38、43、48、53、58
29.5-0签号:5、10、15、20、25、30、35、40、45、50、55、60
30.2-7签号:2、7、12、17、22、27、32、37、42、47、52、57
31.4-9签号:4、9、14、19、24、29、34、39、44、49、54、59
32.推焦时,按照5-2串序推焦,例如:推完1#后推6#,然后依次11#、16#
……
56#,然后开始3-8签号、5-0签号、2-7签号、4-9签号,循环进行。
33.本发明为实现长结焦时间下节约煤气是这样实现的:
34.以6#炭化室为例,加热制度为:焦炉结焦时间32小时,标准温度机侧1205℃,焦侧1230℃,焦炉采用焦炉煤气加热,调节阀后煤气压力1150pa。在6#炭化室推焦前4小时开始进行控温节约煤气操作,降低该炭化室供热量,具体操作方法为:将6#燃烧室调节旋塞关闭1/2,将相邻号7#燃烧室调节旋塞关闭1/3,关闭时间为2小时,2小时后再将旋塞开正,恢复
加热2小时,然后该炭化室进行出焦操作,由于推焦前4小时焦炭已经成熟,此操作不会影响焦炭成熟情况,控温2小时后恢复加热2小时,对下一周转的温度不会造成影响。
35.为了方便热工管理,降低劳动强度,将控制加热炉号进行编组,以6个炉号为一组,每次操作时对一组进行操作,在打开上一组炉号时,可以同时完成对下一组炉号的关闭,降低人员进入焦炉地下室频次。例如:将1、6、11、16、21、26炭化室编为一组,31、36、41、46、51、56炭化室编为二组,3、8、13、18、23、28炭化室编为三组,后面以此类推,编为四组、五组
……
。控温时,对一组炭化室对应的燃烧室进行操作,将1、6、11、16、21、26燃烧室调节旋塞关闭1/2,将相邻号2、7、12、17、22、27燃烧室调节旋塞关闭1/3,此组控温2小时时间到后,将1、6、11、16、21、26燃烧室调节旋塞开正,将相邻号2、7、12、17、22、27燃烧室调节旋塞开正,然后对二组炭化室对应的燃烧室31、36、41、46、51、56燃烧室调节旋塞关闭1/2,32、37、42、47、52、57燃烧室调节旋塞关闭1/3。后面依次按照此方法对三组、四组、五组
……
进行操作,循环往复。
3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进行此种操作的条件为:焦炉处于长结焦时间下,焦炉结焦时间必须大于25小时,焦炉结焦时间越长控温时间可适当延长,调节旋塞调整幅度也可加大。
3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行此种操作时要加强炉温监控,避免个别炉号出现异常;炉头温度要单独监控,要求不低于1100℃。
3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边炉(1#、61#燃烧室)要单独控制,降低调控幅度或不进行调控,避免温度波动大。
3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遇到生产节奏发生变化时,可随时终止此种操作或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40.请参阅图1,以6#炭化室为例,6#燃烧室1与7#燃烧室2共同为6#炭化室3供热。控制加热时焦炉加热制度为:焦炉结焦时间32小时,标准温度机侧1205℃,焦侧1230℃,焦炉采用焦炉煤气加热,调节阀后煤气压力1150pa。
41.在6#炭化室推焦前4小时开始进行控温节约煤气操作,降低该炭化室供热量,具体操作方法为:将6#燃烧室调节旋塞关闭1/2,将相邻号7#燃烧室调节旋塞关闭1/3,关闭时间为2小时,2小时后再将旋塞开正,恢复加热2小时,然后该炭化室进行出焦操作,完成一个炉号的控温操作。
42.请参阅表1,为了方便热工管理,降低劳动强度,将控制加热炉号进行编组,以6个炉号为一组,每次操作时对一组进行操作,在打开上一组炉号时,可以同时完成对下一组炉号的关闭,降低人员进入焦炉地下室频次。
43.表1控制加热编组表
44.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第八组第九组第十组131333535232434636838104073793911411343154512421444164618482050174719492151235325552252245426562858306027572959
45.例如表1:将1、6、11、16、21、26炭化室编为一组,31、36、41、46、51、56炭化室编为二组,3、8、13、18、23、28炭化室编为三组,后面以此类推,编为四组、五组
……
十组。控温时,对一组炭化室对应的燃烧室进行操作,将1、6、11、16、21、26燃烧室调节旋塞关闭1/2,将相邻号2、7、12、17、22、27燃烧室调节旋塞关闭1/3,此组控温2小时时间到后,将1、6、11、16、21、26燃烧室调节旋塞开正,将相邻号2、7、12、17、22、27燃烧室调节旋塞开正,然后对二组炭化室对应的燃烧室31、36、41、46、51、56燃烧室调节旋塞关闭1/2,32、37、42、47、52、57燃烧室调节旋塞关闭1/3。后面依次按照此方法对三组、四组、五组
……
十组进行操作,循环往复。
46.进行上述操作时,炉头温度要单独监控,要求不低于1100℃;边炉(1#、61#燃烧室)要单独控制,降低调控幅度或不进行调控,避免温度波动大;遇到生产节奏发生变化时,可随时终止此种操作或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47.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