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led驱动电源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驱动电源领域,尤其是涉及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led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2.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源转换器,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等。而led驱动电源的输出则大多数为可随led正向压降值变化而改变电压的恒定电流源。
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led驱动电源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电压过大的情况,若电压过大不能够及时调节,并发出警报会影响led驱动电源的使用。因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led驱动电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电压过大时,如果不能将电压导出并发出警报,可能会影响led驱动电源的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led驱动电源。
5.综上所述,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led驱动电源,包括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丝,所述驱动电源的内部设置有电源线,所述驱动电源远离电源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驱动电源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源控制器,所述电源控制器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所述电源线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内侧,下方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电源线设置在电磁铁的内侧,所述电源线的顶端侧壁设置有磁瓦,所述磁瓦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杆。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电源线的表面因电压过大漏电时,及时的做出调整,便于后续处理。
8.优选的,所述电磁铁和磁瓦的端部分别设置为半球体,且所述电磁铁和磁瓦的端部相互接触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铁和磁瓦的端部设置为半球体可以减少电磁铁和磁瓦接触面的摩擦,电磁铁与磁瓦接触设置,可以使电磁铁在通磁后及时作出反应将磁瓦弹开。
10.优选的,上方所述固定板的内壁开设有滑孔,所述滑杆滑动设置在滑孔的内壁,所述滑杆的顶端设置有报警机构。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孔可以对滑杆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保证滑杆咋子上升时不会产生偏移。
12.优选的,所述电磁铁设置为弧形板,且所述电磁铁与磁瓦对称设置,所述电磁铁和磁瓦的内壁分别与电源线的两侧壁贴合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铁和磁瓦设置为弧形板可以使电磁铁和磁瓦的内壁
可以更充分的与电源线的表面贴合设置,从而可以在电源线表面漏电后及时作出反应处理。
14.优选的,上方所述固定板位于滑孔两侧的内壁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壁滑动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磁瓦的顶端,所述导向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弹性片。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可以使滑杆在向上滑动时,确保磁瓦不会发生偏移,从而不会影响后续使用,同时弹性片在移动至上方的固定板顶端后会与固定板位于限位孔的侧壁卡接柱,防止磁瓦掉落。
16.优选的,所述报警机构包括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报警器和伸缩线,所述第一接线端固定连接在滑杆的顶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顶端内壁,所述报警器固定连接在壳体的顶端,所述报警器的电源线与第二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设置在第二接线端的下方,所述伸缩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接线端的侧壁,所述伸缩线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侧且与导线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报警机构可以将电源控制器内部的电流通过导线和伸缩线传输至报警器的内部,从而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作出反应。
18.优选的,所述第一接线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的内壁滑动设置在第二接线端的侧壁。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板可以使第二接线端与第一接线端对接时,保持对齐,从而提高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连接的稳定性。
20.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于电源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绝缘板,所述电源线相对于电磁铁的侧壁设置为环形弧面。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板可以防止电源线泄露的电压延伸至壳体的外侧,从而提高驱动电源的安全性。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led驱动电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3.1、该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led驱动电源,通过电源线发热导致破裂,将超负荷的电压传导至电磁铁上,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而电磁铁与磁瓦接触的位置与磁瓦的磁极相同,根据磁极同性相斥的原理,电磁铁会将磁瓦弹开。
24.2、该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led驱动电源,通过导向杆可以保证磁瓦在上升时不发生偏移,便于后续对接,导向杆上升使弹性片贯穿限位孔卡接在固定板的上方,从而使第一接线端可以稳定的插接至第二接线端的内部,防止滑脱。
2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可以在电压过大时,将电压导出并及时发出警报,提高驱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led驱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led驱动电源的结构侧视图;
28.图3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驱动电源;2、连接板;3、螺丝;4、电源线;5、壳体;6、电源控制器;7、导线;8、固定板;9、绝缘板;10、支撑杆;11、电磁铁;12、磁瓦;13、滑杆;14、第一接线端;15、第二接线端;16、报警器;17、伸缩线;18、滑孔;19、限位孔;20、导向杆;21、弹性片;22、卡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3.参照图1和图2,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的led驱动电源,包括驱动电源1,驱动电源1的内部设置有电源线4,驱动电源1远离电源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壳体5,壳体5可以对内部的机构零件进行一定的防护,提高驱动电源的使用安全性。驱动电源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源控制器6,电源控制器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线7,导线7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5的内部,壳体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8,电源线4设置在两个固定板8的内侧。下方固定板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铁11,电磁铁11和磁瓦12的端部分别设置为半球体,且电磁铁11和磁瓦12的端部相互接触设置,电源线4设置在电磁铁11的内侧,可以及时将电源线4泄露的电流传导至电磁铁11的内部,起到泄压的同时可以使电磁铁11通磁,从而便于后续机构运行。
34.图1和图3,驱动电源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丝3。两个固定板8相对于电源线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绝缘板9,电源线4相对于电磁铁11的侧壁设置为环形弧面,可以在电源线4传导电压过大时,因为电源线4位于电磁铁11处的表面绝缘橡胶较薄,会优先发生漏电的现象,从而将电流传导至电磁铁11上使电磁铁11具有磁性,便于后续处理。
35.参考图2,上方固定板8的内壁开设有滑孔18,磁瓦12设置在电源线4的顶端侧壁,滑杆13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磁瓦12的顶端,滑杆13滑动设置在滑孔18的内壁,电磁铁11设置为弧形板,且电磁铁11与磁瓦12对称设置,电磁铁11和磁瓦12的内壁分别与电源线4的两侧壁贴合设置,可以在电源线4漏电后及时作出反应,提高机构的灵敏度。上方固定板8位于滑孔18两侧的内壁开设有限位孔19,限位孔19的内壁滑动设置有导向杆20,导向杆20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磁瓦12的顶端,导向杆20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弹性片21,可以通过泄压进行传动,减轻了电源线4的负担的同时,可以为后续报警机构对接提供动能。
36.参考图2,滑杆13的顶端设置有报警机构,报警机构包括第一接线端14、第二接线端15、报警器16和伸缩线17,第一接线端14固定连接在滑杆13的顶端,第二接线端15固定连接在壳体5的顶端内壁,报警器16固定连接在壳体5的顶端。报警器16的电源线与第二接线端15电连接,第一接线端14设置在第二接线端15的下方,伸缩线1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接线端14的侧壁,伸缩线17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5的外侧且与导线7固定连接。第一接线端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卡接板22,卡接板22的内壁滑动设置在第二接线端15的侧壁,可以及时发出报警,便于工作人员检查维修。
37.本技术中,使用时,当电源线4侧壁上的电压过大时,会使电源线4表面发热,而电源线4位于电磁铁11的侧壁因为设置有环形弧面,环形弧面的设计使电源线4位于该段的橡胶绝缘层较薄,从而会因为电源线4过载发热导致较薄处优先漏电的可能,从而会将超负荷的电压传导至电磁铁11上,电磁铁11通电后,会产生磁性,而电磁铁11与磁瓦12接触的位置与磁瓦12的磁极相同,根据磁极同性相斥的原理,电磁铁11会将磁瓦12弹开。磁瓦12上升带动滑杆13沿滑孔的内壁上升,导向杆20可以保证磁瓦12在上升时不发生偏移,便于后续对接,导向杆20上升使弹性片21贯穿限位孔19卡接在固定板8的上方,从而使第一接线端14可以稳定的插接至第二接线端15的内部,尽量避免滑脱。卡接板22有导向作用,使第一接线端14和第二接线端15在连接时可以对齐,第一接线端14与第二接线端15对接完成后可以使电源控制器6将电流灌输在导线7的内部,导线7内部的电流通过伸缩线17延伸至第一接线端14的内部,然后经过第二接线端15使报警器16发出警报,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维修。
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