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ag尊龙凯时

文档序号:29951998发布日期:2022-05-07 23:5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机。
2.本发明涉及具备一对喷墨头的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3.对于在喷墨打印机喷出具有较高的粘度的墨而进行的打印,在向喷墨头供给墨的流路中对墨进行加热使其粘度下降并使流动性提高,从而向喷墨头供给来进行上述打印。
4.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喷墨打印头封装体的技术,该喷墨打印头封装体具有:墨供给部,其具备预热板;打印头芯片等,其具备辅助加热器;以及墨软管,其连结墨供给装置和打印头芯片等。
5.以往,公知有向打印头芯片供给墨的墨供给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墨供给装置具有预热板和预热加热器,预热板和预热加热器对向打印头芯片供给的墨进行加热。将利用墨供给装置进行了加热的墨向打印头芯片供给。打印头芯片使经由墨供给口供给来的墨经由多个喷嘴喷出。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306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9.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10.由于墨在连接墨供给装置和打印头芯片等的突出部不被加热,因此,墨的粘度增大,有时无法维持流动性。
11.本发明既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
12.一般的打印头芯片等的喷墨头相对于记录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多个喷嘴成为在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喷嘴列。另外,对于喷墨头,存在墨供给口相对于喷嘴列设于副扫描方向上的一方侧的情况。而且,为了使喷嘴列在副扫描方向上较长,存在使用两个喷墨头而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两个喷嘴列的情况。该情况下,通常,设于两个喷墨头的两个墨供给口分别相对于喷嘴列配置于副扫描方向上的一方侧。
13.在此,在喷嘴列中,相比于远离墨供给口那一侧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喷嘴,靠近墨供给口那一侧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一方侧的喷嘴存在刚刚开始墨的喷出后的墨的温度不稳定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利用设于喷墨头的墨加热器对喷墨头内的墨进行加热时,墨的温度分布变得不均匀。因此,对于靠近墨供给口那一侧的喷嘴,在刚刚开始墨的喷出后,相比于远离墨供给口那一侧的喷嘴,其墨的喷出速度的偏差较大。换言之,对于远离墨供给口那一侧的喷嘴,在刚刚开始墨的喷出后,相比于靠近墨供给口那一侧的喷嘴,其墨的喷出速度的偏差较小。
14.在沿副扫描方向排列的两个喷嘴列中,在一个喷嘴列中,另一喷嘴列侧的喷嘴成
为靠近墨供给口那一侧的喷嘴,另一方面,在另一喷嘴列中,一个喷嘴列侧的喷嘴成为远离墨供给口那一侧的喷嘴。这是因为,设于两个喷墨头的两个墨供给口相对于各喷嘴列分别配置于其副扫描方向上的同一侧。因此,两个喷嘴列在副扫描方向上靠近墨供给口那一侧的喷嘴与远离墨供给口那一侧的喷嘴以连续的方式或重叠的方式组合,因此,墨的喷出速度的偏差较大的喷嘴与墨的喷出速度的偏差较小的喷嘴对上。由此,容易产生由浓淡导致的纹路、即条带,而可能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15.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图像质量的提高的喷墨打印机。
1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7.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喷墨打印机具有:喷墨头,其用于喷出墨;突出部,其相对于所述喷墨头突出地设置,用于供所述墨流向所述喷墨头;以及墨流路部,其供所述墨向所述突出部供给,所述墨流路部具备墨加热模块,该墨加热模块用于对所述墨进行加热,在所述突出部的外部与所述突出部的外部相邻地配设有传导部,该传导部形成于所述墨加热模块自身或相对于所述墨加热模块独立地形成,并且用于传导来自该墨加热模块的热。
18.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喷墨打印机具有:喷墨头,其用于喷出墨;突出部,其相对于所述喷墨头突出地设置,用于供所述墨流向所述喷墨头;以及墨流路部,其用于供所述墨流向所述突出部,所述墨流路部具备墨加热模块,该墨加热模块用于对所述墨进行加热,所述墨加热模块具备加热流路,该加热流路用于供所述墨流通,所述突出部具备突出流路,该突出流路用于供所述墨在内部流通,所述突出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小于所述加热流路的流路截面积。
19.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为通过使记录介质与向所述记录介质喷出墨的喷墨头相对地移动而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头具有:喷嘴列,其通过将多个喷嘴在同一方向上配设为一列而成;墨供给口,其靠所述喷嘴列的一端部侧地形成;以及墨加热器,其用于对所述墨进行加热,所述喷墨打印机具备一对所述喷墨头,一对所述喷墨头以该一对喷墨头的所述喷嘴列相比于所述一端部彼此使另一端部彼此接近的方式,使所述同一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地配置。
20.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位置偏移地配置的两个喷嘴列的、远离墨供给口那一侧的喷嘴彼此接近。也就是说,能够使墨的喷出速度的偏差较小的喷嘴彼此接近。因此,能够抑制由浓淡导致的纹路、即条带的产生,而能够谋求被打印对象物的图像质量的提高。
21.另外,优选的是,该喷墨打印机还具备加热模块,该加热模块在所述墨的流通方向上设于所述各喷墨头的上游侧,用于对向所述墨供给口供给的墨进行加热。
22.根据该结构,能够对向喷墨头供给的墨进行加热,因此能够抑制喷墨头内的墨的温度的不均匀。
23.另外,优选的是,在一对所述喷墨头同时进行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打印动作的情况下,一对所述喷墨头中的、一个喷墨头的所述喷嘴列的所述另一端部与另一个喷墨头的所述喷嘴列的所述另一端部彼此接近,以视作一对所述喷墨头中的、一个喷墨头的所述喷嘴列与另一个喷墨头的所述喷嘴列连续而得到的喷嘴列。
24.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一对喷墨头而利用一对喷嘴列连续而得到的较长的喷嘴列对记录介质进行打印。
25.另外,优选的是,该喷墨打印机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喷墨头的打
印动作,在所述控制部,利用对所述记录介质的各位置进行与多遍打印对应的多次主扫描动作的多遍方式,从而使所述各喷墨头进行相对于所述打印介质的打印,并且,在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各位置进行的所述多遍打印中的各遍打印中,使用作为指定应喷出墨滴的像素的数据的掩模数据,针对由所述掩模数据指定的像素使所述喷墨头喷出墨滴,在所述掩模数据中,一对所述喷墨头的所述喷嘴列的彼此接近的所述另一端部侧的喷嘴使用频率较高,并且所述喷嘴列的所述一端部侧的喷嘴使用频率较低。
26.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喷嘴使用频率较高的喷嘴设为墨的喷出速度的偏差较小的喷嘴。因此,能够提高墨的喷出稳定性较高的喷嘴的使用频率,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墨的喷出稳定性较低的喷嘴的使用频率,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墨的相对于记录介质的喷出。
27.另外,优选的是,一对所述喷墨头为相同构造,在所述各喷墨头与所述记录介质相对地移动的面内,一对所述喷墨头成为以对称点为中心使相位相差180度的点对称的配置。
28.根据该结构,通过点对称地配置一对喷墨头,能够使一对喷墨头成为相同构造,因此能够抑制装置成本的增加。
29.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墨为利用紫外线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墨。
30.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墨为紫外线固化型墨的情况下,也能够谋求被打印对象物的图像质量的提高。
31.发明的效果
32.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通过借助传热部加热突出部,从而抑制突出部处的墨粘度的上升,由此,能够确保墨的流动性。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
34.图2是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滑架的概略主视图。
35.图3是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右侧面剖视图。
36.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加热流路和突出流路处的墨的传热面积的概念图。
37.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突出流路的形状的剖视图。
38.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
39.图7是示意性示出了喷墨头附近的结构的概略图。
40.图8是表示喷墨头的流入口侧的俯视图。
41.图9是表示喷墨头的喷嘴面侧的俯视图。
42.图10是表示喷嘴列处的墨的喷出频率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本实施例。
44.<喷墨打印机>
45.以下,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图1是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略主视图。
46.喷墨打印机1(以下设为“打印机1”。)自喷墨头300(以下设为“喷头300”。)向打印
介质3喷出uv(ultra violet:紫外线)墨来进行打印。如图2所示,打印机1具有:喷头单元2、台板4、滑架5、墨储存部7、储存部连接部9、软管10以及滑架驱动部11。
47.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打印介质3的输送方向设为x方向,将喷头300移动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x方向以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z方向。另外,在x方向上,将图1中的打印机1的正面方向设为x 方向,将打印机1的背面方向设为x-方向。另外,在y方向上,将图1中的打印机1的左侧面方向设为y 方向,将打印机1的右侧面方向设为y-方向。另外,在z方向上,将图1中的与打印机1的铅垂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作z 方向,将打印机1的铅垂方向称作z-方向。另外,将由x方向和y方向构成的面称作xy面。将沿着xy面的方向称作水平方向。
48.如图1所示,墨储存部7以流出口朝下的方式安装于储存部连接部9。墨储存部7的墨在安装于储存部连接部9的软管10中流通,并向搭载于滑架5的压力控制部100输送。在此,安装于储存部连接部9的墨储存部7的高度位于比压力控制部100高的位置。此外,墨储存部7和储存部连接部9也可以搭载于滑架5。
49.墨储存部7由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墨储存部7气密地安装于储存部连接部9。墨储存部7构成为在墨的剩余量减少的情况下将内部的空气的压力保持一定。
50.自具有墨储存部7的储存部连接部9供给的墨包含uv墨。uv墨的粘度具有较高的温度依赖性,在常温下为较高的粘度,但通过加热而使粘度下降。即,uv墨能够通过加热提高流动性。在此,uv墨是指具有在照射uv时固化的性质的墨。
51.uv墨包含作为着色剂的颜料、作为通过聚合而形成覆膜的材料的单体、吸收uv光而使单体开始聚合反应的光聚合引发剂、以及对打印后的墨进行调节的调节剂,并具有紫外线固化性。uv墨在被照射紫外线时光聚合引发剂发生反应而使单体开始聚合反应,从而固化。
52.软管10的一端连接于储存部连接部9,软管10的另一端连接于喷头单元2的压力控制部100。软管10与滑架5向y 方向或y-方向移动相对应地,在水平方向上弯曲而进行追随。
53.喷头单元2相对于后述的台板4喷出墨。如图2所示,喷头单元2具有:压力控制部100、墨加热模块200、传导部210、喷头300以及突出部310。喷头单元2搭载于后述的滑架5。
54.压力控制部100使自墨储存部7供给的墨流向墨加热模块200。压力控制部100具有用于供墨流通的控制流路110、缓冲器120、反吸器130。压力控制部100配置于比墨储存部7靠下侧的位置。在此,利用图2所示的墨储存部7中的墨的液面的高度与压力控制部100的入口处的墨的高度之间的水头差h,使墨自墨储存部7流向压力控制部100。
55.在墨流通时自墨储存部7供给的墨的流量比自喷头300喷出的墨的量多的情况下,压力控制部100通过增大缓冲器120的容量,从而在缓冲器保持剩余的墨。另外,在自墨储存部7供给的墨的流量比自喷头300喷出的墨的量少的情况下,压力控制部100通过减小缓冲器120的容量,从而另外供给保持于缓冲器的墨。由此,能够应对自喷头300喷出的墨的量的急剧的增减。另外,在未进行墨的自喷头300的喷出的情况下,压力控制部100利用反吸器130增大缓冲器120的容积而进行使自压力控制部100到喷头300之间的墨略微返回的动作。
56.<墨加热模块>
57.墨加热模块200用于加热自压力控制部100供给的墨。如图3所示,墨加热模块200在内部具有用于供墨流通的加热流路220。加热流路220连接流入口222和连接口230。墨加
热模块200具有自连接口230连续的连接端面232。墨加热模块200在连接端面232具有用于安装密封构件260的孔234。墨加热模块200在侧面具备薄片式加热器240。墨加热模块200通过将固定部250利用螺纹件紧固于滑架5而被固定。
58.根据图3,墨加热模块200在内部具有的加热流路220包括自流入口222沿着z-方向的第1加热路径224、自第1加热路径224连续并沿着x 方向的第2加热路径226、以及自第2加热路径226连续并沿着z-方向到达连接口230的第3加热路径228。具有加热流路220的墨加热模块200利用后述的薄片式加热器240加热。即,在加热流路220流通的墨利用加热流路220加热而粘度下降,从而流动性提高。
59.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加热流路220就是指第3加热路径228。将加热流路220的流路直径尺寸表示为d1。加热流路220的流路直径尺寸d1例如为也可以是,墨加热模块200具有多个加热流路220,构成为自多个墨储存部7经由压力控制部100向各个加热流路220供给墨。
60.在本实施例中,对加热流路220的流路截面形状为具有流路直径尺寸d1的圆形状,而且突出流路312的流路截面形状为具有流路直径尺寸d2的圆形状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加热流路220和突出流路312的流路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状。即,在加热流路220和突出流路312的流路截面形状为圆形状以外的形状的情况下,能够使其各自的流路截面形状相当于具有流路直径尺寸d1和流路直径尺寸d2的圆形状,并应用于本实施例。在此,对于使流路截面形状相当于圆形状的情况下的直径尺寸,例如通过使所相当的圆形状的面积与流路截面形状的面积等值来计算。
61.墨加热模块200的材料能够使用容易传热的材料,例如是铝合金。对于墨加热模块200,例如在利用铸模成型加工出了整体形状之后,利用切削加工设置流入口222、加热流路220、连接口230、孔234以及连接端面232等。将由切削加工产生的不需要的孔等适当封闭。
62.薄片式加热器240用于对墨加热模块200进行加热。薄片式加热器240具有挠性,主要配置于墨加热模块200的侧面。具体而言,根据图3,薄片式加热器240自墨加热模块200的x-方向上的端面到x 方向上的端面以沿着第2加热路径226的方式配置,并覆盖包括墨加热模块200的y 方向上的侧面。
63.薄片式加热器240例如通过利用硅橡胶自两面覆盖电热线而构成。另外,薄片式加热器240具备温度传感器。薄片式加热器240能够通过调节供给电压来调节温度。温度传感器也可以设于墨加热模块200。薄片式加热器240的电力输出例如为36w。另外,薄片式加热器240的设定温度例如为48℃。
64.<密封构件>
65.如图3所示,密封构件260密封并连接墨加热模块200和突出部310。密封构件260例如为环状的密封圈。密封圈(密封构件)260安装于墨加热模块200的孔234。密封圈260的外径尺寸对应于孔234的内径尺寸。密封圈260的内径尺寸对应于突出部310的外径尺寸。
66.在将传导部210固定于墨加热模块200时,安装于孔234的密封圈260被端面216按压而变形,从而其位置相对于孔234被限制。而且,在将喷头300安装于滑架5时,突出部310的前端贯穿密封圈260的内周并与连接口230连接。此时,突出部310利用突出部310的外周的面对密封圈260的内周的面进行按压。由于突出部310而发生了变形的密封圈260将突出部310的前端部的外周的面与孔234之间的间隙堵塞。由此,将突出流路312与加热流路220
连接。
67.<墨流路部>
68.如图2所示,墨流路部6包含:墨储存部7、储存部连接部9、软管10、压力控制部100以及墨加热模块200。
69.<突出部>
70.如图3所示,突出部310相对于后述的喷头300突出地设置。突出部310在内部具有用于供墨流向喷头300的突出流路312。如图3所示,突出流路312与加热流路220连接。突出部310使墨自墨流路部6流向喷头300。
71.突出部310构成为管形状,具有外周面和内周面。由突出部310的内周面形成的流路为突出流路312。突出流路312的内周面的内径尺寸为d2。突出部310为树脂制,例如利用注射成型来制作。突出流路312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小于加热流路220的流路截面积。在本实施例中,对突出流路312为具有流路直径尺寸d2的圆形状的情况进行说明,但突出流路312并不限定于圆形状。
72.<喷墨头>
73.喷头300将自突出部310输送来的墨向打印介质3喷出。如图3所示,喷头300在内部具有:内置加热器320、喷嘴330、墨室340、基板350、隔热件352、散热器354、风扇356以及喷头盖360。喷头300以与台板4相面对的方式配置于滑架5的底面。
74.喷嘴330设于喷头300的与台板4相对的面,用于喷出墨。喷嘴330具有:排列起来的多个未图示的喷出孔、使墨自喷出孔喷出的未图示的压电元件、控制压电元件的基板350以及隔热件352。隔热件352配置于内置加热器320与基板350之间。利用控制压电元件的基板350控制墨的自喷嘴330的喷出孔的喷出。基板350在同与隔热件352接触的面相反那一侧的面具有散热器354和风扇356。内置加热器320与薄片式加热器240同样地构成。内置加热器320的设定温度例如为45℃。
75.墨室340将来自突出部310的墨向喷嘴330整个面供给。墨室340设于喷嘴330与内置加热器320之间,并与喷嘴330的面相对。即,墨室340的z 方向上的面与内置加热器320接触,墨室340的z-方向上的面与喷嘴330接触。在墨室340,将利用内置加热器320进行了加热的墨向喷嘴330供给。喷头300中的墨通过利用内置加热器320加热,而维持流动性较高的状态。
76.<传导部>
77.传导部210用于对突出部310进行加热。传导部210与墨加热模块200一体地构成,从而容易自墨加热模块200进行热转移。本实施例的传导部210为相对于墨加热模块200独立的构件。如图3所示,传导部210配置于墨加热模块200的连接端面232。传导部210的材料由容易进行热传导的材料构成,例如是铝合金。传导部210的材料也可以由与墨加热模块200相同的材料构成。
78.如图3所示,传导部210构成为圆筒形状,具有传导部210的外周212和内周214。传导部210的内周214的直径尺寸成为与后述的突出部310的外径尺寸对应的尺寸。传导部210的内周214的直径尺寸成为与突出部310的外径尺寸对应的尺寸。传导部210能够以与突出部310的周围相邻的方式包围突出部310的周围。
79.对传导部210的端面216精密地进行研磨加工。传导部210具有未图示的安装孔,通
过自安装孔的下侧(z-方向侧)利用螺纹件进行紧固而固定于墨加热模块200。此外,传导部210也可以具有相对于墨加热模块200的定位构造。传导部210例如也可以具有配合构造。由此,能够简单地将传导部210相对于墨加热模块200定位。
80.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传导部210为相对于墨加热模块200独立的构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传导部2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即,传导部210也可以是墨加热模块200的构件的一部分。该情况下也是,作为墨加热模块200的构件的一部分的传导部210与突出部310相邻地配置。另外,该情况下也是,传导部210也可以配设为以与突出部310的周围相邻的方式包围突出部310的周围。
81.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传导部210为圆筒形状的情况,但传导部21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传导部210与突出部310相邻地配设即可。在此,“相邻地配设”是指突出部310配设于传导部210的旁边,意思是突出部310与传导部210之间的距离接近能够在突出部310与传导部210之间进行热的转移的程度,包含相接触的状态。传导部210也可以由多个结构体构成。
82.根据图3,传导部210与突出部310相邻地配设于墨加热模块200与滑架5之间,但配设传导部210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传导部210也可以与突出部310相邻地配设于墨加热模块200与喷头300之间。由此,传导部210能够在更长的距离对突出部310进行加热。该情况下,滑架5具有用于供传导部210贯穿地配设的、直径大于传导部210的外周212的直径的孔。
83.在滑架5搭载有喷头单元2。滑架5可以具有多个喷头单元2。滑架5在打印介质3的y方向上的整个宽度范围内被导轨12引导而利用滑架驱动部11向y 方向或y-方向移动。在滑架5具有用于控制后述的薄片式加热器240和内置加热器320等的未图示的控制部以及用于使喷出来的uv墨固化的未图示的uv照射器。
84.如上所述,滑架驱动部11使滑架5向y 方向或y-方向移动。滑架驱动部11能够调节滑架5的移动速度并且能够使其以较高的停止位置精度停止。滑架驱动部11例如具备未图示的皮带-带轮机构部、马达。
85.在台板4载置有打印介质3。台板4具有用于向输送方向(x 方向)输送打印介质3的输送辊8。台板4与打印动作对应地进行将打印介质3向输送方向(x 方向)输送一定长度的、所谓的间歇动作。
86.如图2所示,打印介质3载置于台板4。打印介质3以卷绕成卷状的状态安装于打印机1,与打印动作对应地被拉出并载置于台板4。打印介质3的材料例如为纸、布帛或树脂制薄膜。打印介质3也可以构成为,以单页的状态安装于打印机1,并与打印动作对应地被供给。
87.<关于热的转移>
88.以下,说明来自墨加热模块200的热借助传导部210和突出部310对墨进行加热的构造。首先,来自利用薄片式加热器240加热的墨加热模块200的热经由连接端面232与传导部210的端面216之间的接触部分向传导部210转移。自墨加热模块200转移到端面216的热由于热传导而在传导部210内扩散,传导部210的温度上升。
89.利用与突出部310相邻地配设的传导部210,向突出部310进行热的转移。自传导部210向突出部310的热的转移主要利用经由传导部210的内周214与突出部310的外部之间的接触部分的热传导来进行。在传导部210的内周214与突出部310的外部不接触的情况下,自
传导部210向突出部310的热的转移主要利用自传导部210的内周214向突出部310的外部的热传递或热辐射来进行。
90.对于热自突出部310向在突出流路312中流通的墨的转移,首先,自传导部210转移到突出部310的热在突出部310内进行热传导,突出部310的温度上升。在此,之后,热自温度上升了的突出流路312的壁面向在突出流路312中流通的墨转移。对于热自突出流路312的壁面向在突出流路312中流通的墨的转移,利用热传递来进行。由此,墨加热模块200的热经由传导部210和突出部310向突出流路312转移,而对在突出流路312中流通的墨进行加热。
91.<关于流路截面积>
92.以下,参照图4说明突出流路312与加热流路220之间的关系。在此,能够将自墨流路部6到喷头300的流路中的墨的密度视为一定。另外,自墨流路部6到喷头300的流路中的墨的流量一定。因此,在流路截面积较小的流路中,相比于流路截面积较大的流路,所流动的墨的流速变快。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将加热流路220中的墨的流动的流速设为v1,将突出流路312中的墨的流动的流速设为v2时,由以下式(1)表示。
93.v2/v1=a1/a2···
式(1)
94.对于流路截面积,参照图3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突出流路312的流路直径尺寸d2小于加热流路220的流路直径尺寸d1。即,突出流路312的流路截面积a2小于加热流路220的流路截面积a1。对于加热流路220,在流路直径尺寸d1为的情况下,加热流路220的流路截面积a1为大约3.8mm2。对于突出流路312,在流路直径尺寸d2为的情况下,流路截面积a2为大约2mm2。
95.该情况下,若将加热流路220的流路截面积a1和突出流路312的流路截面积a2代入到式(1),并计算突出流路312中的墨的流速v2,则其为加热流路220中的墨的流动的流速v1的大约1.9倍。如此,通过使突出流路312的流路截面积a2小于加热流路220的流路截面积a1,相比于加热流路220,能够在突出流路312中增大流动性。
96.从另一角度来看,在使突出流路312的流路截面积a2小于加热流路220的流路截面积a1的情况下,墨在突出流路312停留的时间短于墨在加热流路220停留的时间。因此,热能在突出部310与流经突出流路312的墨之间转移的时间短于热能在加热流路220与流经加热流路220的墨之间转移的时间。
97.对该情况具体地进行说明。在流经突出流路312的墨的温度t2高于加热流路220和突出流路312的温度t0的情况下,流经突出流路312的墨所持有的热能向突出部310转移。在本实施例中,突出流路312的流路直径尺寸d2小于加热流路220的流路直径尺寸d1。因此,流经突出流路312的墨的流速v2快于流经加热流路220的墨的流速v1。由此,墨在突出流路312停留的时间较短,而使自经过突出流路312的墨释放的热能的量被抑制。通过减少突出流路312中的墨温度的下降,从而抑制墨粘度的上升,而确保墨的流动性。
98.在流经突出流路312的墨的温度t2低于突出流路312的温度t0的情况下,流经突出流路312的墨接收来自突出流路312的热能。由此,使突出部310中的墨的粘度下降,能够使流动性提高。
99.另外,在将加热流路220内的每单位体积v的墨自加热流路220的壁面接收热能的传热面积设为r1,将突出流路312内的每单位体积v的墨自突出流路312的壁面接收热能的
传热面积设为r2时,成为式(2)。在此,对于将加热流路220内的每单位体积v的墨的高度(z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1,将突出流路312内的每单位体积v的墨的高度(z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2的情况,传热面积r1为πd1l1,传热面积r2为πd2l2。
100.r2=(d1/d2)
·
r1···
式(2)
101.即,突出流路312内的每单位体积v的墨自突出流路312的壁面接收热能的传热面积r2大于该墨自加热流路220的壁面接收热能的传热面积r1。由此,在突出流路312中,比加热流路220高效地对墨进行加热。
102.在此,通过使突出流路312的流路直径尺寸d2构成为小于加热流路220的流路直径尺寸d1,在与供热自墨加热模块200转移的传导部210相邻地配设的突出部310,突出流路312的温度t0高于流经突出部310的墨的温度t2。因此,在突出流路312,能够高效地对墨进行加热。
103.<关于突出流路的形状>
104.接着,说明突出流路312的形状。在图3中,突出流路312的形状在突出部310的全长上由相同的流路直径尺寸d2表示,但并不限定于此。突出部310的流路直径尺寸在突出部310的全长中的至少一部分长度上小于加热流路220的流路直径尺寸d1即可。由此,流经突出流路312的墨的流速变得快于加热流路220中的墨的流速,因此能够使墨的流动性提高。
105.另外,对于突出部310的突出流路312的形状,例如图5所示,可以是,在突出部310的面向连接端面232的部分以节流孔状具有流路直径尺寸d2的部分,其他的部分构成为与加热流路220的流路直径尺寸d1相同的流路直径尺寸。另外,可以是,突出部310在突出部310的与连接端面232接触的面为流路直径尺寸d2,例如并在全长上以自流路直径尺寸d2均匀地扩大到与加热流路220的流路直径尺寸d1相同的直径尺寸的方式变化。另外,也可以是,突出部310的流路直径尺寸在突出部310的与连接端面232接触的面为d2,例如并在全长上以自流路直径尺寸d2阶梯性地扩大到与加热流路220的流路直径尺寸d1相同的尺寸的方式变化。
106.<其他的实施方式>
107.<组装方法>
108.说明本发明的打印机1的喷头单元2的组装方法。相对于安装于滑架5的墨加热模块200组装喷头300。即,在墨加热模块200的孔234配置密封构件260,将传导部210固定于墨加热模块200,从而对密封构件260进行定位。然后,自下侧安装喷头300的突出部310。突出部310贯穿设于滑架5的开口和传导部210的内周,并与墨加热模块200的连接口230连接。在此,位于突出部310的前端的密封面通过按压密封构件260的内周而被密封。然后,相对于滑架5固定喷头300。
109.<具备密封构件的突出部>
110.密封构件260也可以不安装于墨加热模块200,而是安装于突出部310的前端部。该情况下,传导部210构成为相对于墨加热模块200独立的构件。将密封构件260安装于预先与传导部210相邻地配设的突出部310的前端部。即,传导部210以位于密封构件260与喷头300之间的方式针对突出部310设置。然后,将具备传导部210和密封构件260的突出部310安装于墨加热模块200。
111.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被该实施方式所
限定。另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置换且容易置换的结构、或实质上相同的结构。而且,以下记载的结构要素能够适当组合,另外,在具有多个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还能够将各实施方式组合。
112.[本实施方式]
[0113]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91(以下也简称作打印机91)为利用喷墨方式在作为记录介质的介质92上打印图像的装置。作为介质92,例如能够应用相对于墨具有非渗透性的使用了金属、树脂等的非渗透性介质、或相对于墨具有渗透性的使用了布帛、纸等的渗透性介质,只要是能够形成图像的介质92即可,能够应用任意材料。另外,墨例如应用利用紫外线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墨(uv墨)。本实施方式的uv墨是在常温(例如15℃~25℃)的温度范围内为高粘度的墨。接着,参照图6至图10说明打印机91。
[0114]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喷墨头附近的结构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喷墨头的流入口侧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喷墨头的喷嘴面侧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喷嘴列处的墨的喷出频率的说明图。
[0115]
如图6和图7所示,打印机91具备:喷墨头93(以下也简称作喷头93)、滑架94、台板95、加热模块96、压力调节部97、滑架驱动部98、导轨99、墨罐910以及控制部915。在此,在图6和图7中,x方向为输送介质92的方向,成为副扫描方向。y方向为使喷墨头93移动的方向,成为主扫描方向。z方向为与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在包含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在内的平面为水平面的情况下为铅垂方向。
[0116]
喷头93设于滑架94上,并朝向介质92喷出uv墨。喷头93具有喷嘴列921a,该喷嘴列921a包括在x方向(副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921。另外,在喷头93,喷嘴列921a根据所使用的颜色的种类而设有多个,例如,在y方向上排列设置有与cmyk的四种颜色对应的喷嘴列921a。该喷头93在滑架94上设有两个(一对)。从y方向(主扫描方向)观察时,两个喷头93的两个喷嘴列921a的x方向上的端部彼此对上,而形成为在x方向上相连的较长的喷嘴列921a。
[0117]
台板95在z方向上与喷头93相对地设置。在台板95载置有介质92。台板95对所载置的介质92进行加热,并经由介质92对喷出到介质92上的墨进行加热,从而促进墨的干燥。
[0118]
滑架94除搭载有喷头93以外,还搭载有加热模块96和压力调节部97。滑架驱动部98使滑架94沿着导轨99移动。导轨99在y方向上延伸地设置,滑架驱动部98使滑架94沿着y方向移动。此时,利用滑架驱动部98移动的滑架94使喷头93、加热模块96以及压力调节部97一体地移动。此外,喷头93、加热模块96以及压力调节部97一体地构成为喷头单元911。
[0119]
加热模块96在墨的流通方向上设于喷头93的上游侧。加热模块96通过对向喷头93供给的uv墨进行加热而使其变暖,从而使向喷头93供给的墨的粘度下降。
[0120]
自墨罐910经由墨供给管线912向压力调节部97供给墨。墨罐910配置于比压力调节部97靠上方侧的位置,并利用水头差向压力调节部97供给墨。压力调节部97对向加热模块96供给的墨的压力进行调节。压力调节部97为例如日本特开2012-232595号公报所公开的加压缓冲器那样的机械式的压力缓冲器。具体而言,压力调节部97对墨的压力进行调节,以使形成于喷头93的内部的墨室成为负压。
[0121]
控制部915连接于喷头93、加热模块96以及滑架驱动部98。控制部915例如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集成电路。控制部915进行如下控制:由喷头93
进行的墨的喷出控制、由加热模块96进行的墨的加热控制、由滑架驱动部98进行的喷头93的沿主扫描方向的移动控制。
[0122]
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91,墨首先自墨罐910向墨供给管线12流出,并经由墨供给管线12流入压力调节部97。将在压力调节部97调节了压力的墨向加热模块96供给。墨通过在加热模块96被加热而粘度下降,然后朝向喷头93供给。接着,喷头93一边沿y方向移动一边朝向介质92喷出墨。
[0123]
接着,参照图8和图9对喷墨头93附近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滑架94搭载有两个喷墨头93,该喷墨头93安装于底板926。如图8和图9所示,两个喷头93相对于底板926在主扫描方向上空开规定间隙地排列配置。另外,两个喷头93以在从主扫描方向观察时其两个喷嘴列921a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的方式使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地配置。在从主扫描方向观察时,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喷嘴列921a的端部彼此重叠。
[0124]
喷头93均具有由多个喷嘴921构成的喷嘴列921a、墨供给口925以及墨加热器927。利用加热模块96进行了加热的墨流入墨供给口925。墨供给口925相对于喷嘴列921a设于副扫描方向上的一方侧。墨供给口925根据所使用的颜色的种类而设有多个,例如在y方向上排列设置有与cmyk的四种颜色对应的墨供给口925。
[0125]
墨加热器927对喷头93内部的墨进行加热。墨加热器927通过对在喷头93的内部流通的墨进行加热,从而使墨的粘度下降。
[0126]
在此,由于墨供给口925相对于喷嘴列921a设于副扫描方向上的一方侧,因此,在喷嘴列921a中,副扫描方向上的一方侧成为靠近墨供给口925那一侧,副扫描方向上的另一方侧成为远离墨供给口925那一侧。也就是说,靠近墨供给口925那一侧的喷嘴921的距离墨供给口925的流路长度较短,远离墨供给口925那一侧的喷嘴921的距离墨供给口925的流路长度较长。在这样的喷头93的情况下,由于靠近墨供给口925那一侧的喷嘴921的流路长度较短,因此,墨的加热在墨刚喷出时不充分,相比于远离墨供给口925那一侧的喷嘴921,墨的喷出速度产生偏差。
[0127]
如图8所示,两个喷头93在主扫描方向上空开规定间隔地排列配置。另外,两个喷头93以各自的墨供给口925在副扫描方向上位于外侧的方式配置。即,各喷头93的墨供给口925以相对于在副扫描方向上相连的两个喷嘴列921a位于副扫描方向上的两端侧的方式配置。即,两个喷头93以使其喷嘴列921a的另一侧(远离墨供给口925那一侧)的端部彼此接近的方式在副扫描方向上相邻地配置。也就是说,在两个喷头93同时进行相对于介质92的打印动作的情况下,以视作是两个喷头93各自的喷嘴列921a连续而成的喷嘴列的方式使另一端部彼此接近。因而,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喷嘴列921a中,一个喷嘴列921a的靠另一喷嘴列921a侧的喷嘴921成为远离墨供给口925那一侧的喷嘴921。同样,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喷嘴列921a中,另一喷嘴列921a的靠一个喷嘴列921a侧的喷嘴921成为远离墨供给口925那一侧的喷嘴921。而且,对于两个喷嘴列921a,在副扫描方向上,远离墨供给口925那一侧的喷嘴921彼此对上,因此,墨的喷出速度的偏差较小的喷嘴921彼此对上。
[0128]
另外,如图8和图9所示,两个喷头93成为相同构造,在包含x方向和y方向在内的平面内成为以对称点p为中心使相位相差180度的点对称的配置。也就是说,在包含x方向和y方向在内的平面内,一个喷头93位于以对称点p为中心相对于另一喷头93旋转了180度的位置。因此,两个喷头93的与cmyk的四种颜色对应的喷嘴列921a也成为以对称点p为中心使相
位相差180度的点对称的配置。
[0129]
接着,参照图10,说明控制部915对墨的喷出控制。控制部915利用多遍方式进行打印,该多遍方式相对于介质92的各位置进行与多遍打印对应的多次主扫描动作。主扫描动作是指一边使喷头93沿主扫描方向移动一边向介质92喷出墨滴的动作。
[0130]
具体而言,打印机91例如以将打印的遍数设为n(n为2以上的整数)的多遍方式进行打印。打印的遍数n例如为4以上,优选为8以上。另外,该情况下,各个喷头93的喷嘴列921a中的喷嘴921进行与第一遍~第n遍的各遍打印对应的分配。
[0131]
例如,在打印的遍数为n的情况下,喷嘴列921a的沿副扫描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921被分割为各喷嘴数量成为相同数量的n个区域。而且,对于被分割为n个区域的喷嘴列921a,与副扫描动作中的介质92的输送相配合地,自与介质92先重叠的区域开始依次分配第一遍~第n遍的各遍打印。在此,副扫描动作是指将介质92相对于喷头93沿副扫描方向输送的动作。而且,控制部915将一次副扫描动作中的移动量设定为与一遍打印对应的喷嘴921的排列的宽度(副扫描方向上的宽度)即进纸宽度。该进纸宽度是被分割为n个的各区域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宽度。而且,控制部915在喷头93的主扫描动作的间歇使喷头93进行副扫描动作。由此,每进行各次的主扫描动作,控制部915就使介质92的与喷头93相对的区域沿副扫描方向偏移与进纸宽度对应的量。另外,在各次主扫描动作中,喷嘴列921a的各区域的喷嘴921进行与所对应的该遍打印相应的打印。
[0132]
另外,在与各遍打印对应的打印的控制中,控制部915选择应喷出墨滴的像素。更具体而言,控制部915例如在相对于介质92的各位置进行的多遍打印中的各遍打印中,使用作为指定应喷出墨滴的像素的数据的掩模数据,针对由掩模数据指定的像素使各个喷头93喷出墨滴。由此,控制部915使用掩模数据进行多遍方式的打印。也就是说,控制部915通过使用掩模数据,从而在执行主扫描动作时,对自喷头93的喷嘴列921a喷出的墨的喷出频率进行控制来作为喷头93的喷出控制。控制部915通过控制墨的喷出频率,从而抑制沿主扫描方向形成的条带的产生,而形成灰度平滑的图像。作为这样的墨的喷出频率的控制,存在maps(mimaki advanced pass system)。
[0133]
在此,在使用两个喷头93以多遍方式进行打印的情况下,针对多遍打印中的各遍打印所使用的掩模数据例如成为图10所示的模式。图10所示的掩模数据成为在副扫描方向上喷嘴使用频率连续地变化的模式的掩模数据,换言之,成为向介质92喷出的墨的浓度连续地变化的模式的掩模数据。
[0134]
在图10所示的掩模数据中,相对于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喷嘴列921a的全长,使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央的喷嘴使用频率(浓度)高于其两侧的喷嘴使用频率。换言之,在图10所示的掩模数据中,两个喷头93的喷嘴列921a的彼此接近的另一端部侧(远离墨供给口925那一侧)的喷嘴使用频率较高,并且喷嘴列921a的一端部侧(靠近墨供给口925那一侧)的喷嘴使用频率较低。而且,对于使用图10所示的掩模数据进行控制的墨的喷出频率,在上述喷嘴列921a的全长中,将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央的喷嘴使用频率设为最大(顶点),将副扫描方向上的两端的喷嘴使用频率设为零,并成为自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央朝向两侧以一定值逐渐降低的三角形状的模式。此外,该三角形状的模式也可以是梯形形状。若使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央的喷嘴使用频率高于副扫描方向上的两侧的喷嘴使用频率,则喷嘴使用频率的模式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
[0135]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上述的掩模数据进行墨的喷出控制,因此,喷嘴使用频率较高的喷嘴921成为远离墨供给口925那一侧的喷嘴,喷嘴使用频率较低的喷嘴921成为靠近墨供给口925那一侧的喷嘴921。因此,喷嘴使用频率较高的喷嘴921成为墨的喷出速度的偏差较小的喷嘴921,喷嘴使用频率较低的喷嘴921成为墨的喷出速度的偏差较大的喷嘴921。
[0136]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沿副扫描方向排列的两个喷嘴列921a中,能够将远离墨供给口925那一侧的喷嘴921彼此组合。即,能够以墨的喷出速度的偏差较小、墨的喷出稳定性较高的那一侧的喷嘴921彼此在副扫描方向上连续的方式或重叠的方式对它们进行组合。因此,能够难以产生由浓淡导致的纹路、即条带,而能够谋求介质92的图像质量的提高。
[0137]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加热模块96对向喷头93的墨供给口925供给的墨进行加热,因此能够抑制喷头93内的墨温度的不均。
[0138]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使用两个喷头93,从而能够利用两个喷嘴列921a相连续而得到的较长的喷嘴列对介质92进行打印。
[0139]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喷嘴使用频率较高的喷嘴921设为墨的喷出速度的偏差较小的喷嘴921。因此,能够提高墨的喷出稳定性较高的喷嘴921的使用频率,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墨的喷出稳定性较低的喷嘴921的使用频率,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墨的相对于介质92的喷出。
[014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点对称地配置两个喷头93,从而能够将两个喷头93设为相同构造,因此能够抑制装置成本的增加。
[014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使用uv墨的情况下,也能够谋求相对于介质92的图像质量的提高。
[014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uv墨,但所使用的墨并不限定于uv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点对称地配置有成为相同构造的两个喷头93,但也可以使用不同构造的两个喷头93。
[0143]
附图标记说明
[0144]
1、喷墨打印机;2、喷头单元;3、打印介质;4、台板;5、滑架;6、墨流路部;7、墨储存部;8、输送辊;9、储存部连接部;10、软管;11、滑架驱动部;12、导轨;100、压力控制部;110、控制流路;120、缓冲器;130、反吸器;200、墨加热模块;210、传导部;212、传导部的外周;214、传导部的内周;216、传导部的端面;220、加热流路;222、流入口;224、第1加热路径;226、第2加热路径;228、第3加热路径;230、连接口;232、连接端面;234、孔;240、薄片式加热器;250、固定部;260、密封构件;300、喷头(喷墨头);310、突出部;312、突出流路;320、内置加热器;330、喷嘴;340、墨室;350、基板;352、隔热件;354、散热器;356、风扇;360、喷头盖;a1、加热流路的流路截面积;a2、突出流路的流路截面积;d1、加热流路的流路直径尺寸;d2、突出部的内径尺寸、突出流路的流路直径尺寸;v、墨的单位体积;r1、加热流路的传热面积;r2、突出流路的传热面积;t0、加热流路和突出流路的温度;t1、加热流路中的墨的温度;t2、突出流路中的墨的温度;91、喷墨打印机;92、介质;93、喷墨头;94、滑架;95、台板;96、加热模块;97、压力调节部;98、滑架驱动部;99、导轨;910、墨罐;911、喷头单元;912、墨供给管线;915、控制部;921、喷嘴;921a、喷嘴列;925、墨供给口;926、底板;927、墨加热器。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